他發現農場之中,很少有人會熟練的漢語。

這些人看他們的眼神,也是躲躲閃閃,眼神中充滿了恐懼的情緒。

他們再次走回院子中,蘇蜀才問道:“農場中的這些人,這麼一點精氣神都沒有,他們是受到虐待了嗎?”

蘇蜀問出這話時,一點都不客氣。

大華帝國移民,如果在趙國過得非常差,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

他哪怕是無法處理這些事,也會讓國內的官員宣傳,想要移民不能選擇去趙國。

孔山丹嚇得一激靈,連忙解釋道:“這位先生,您剛才看到的人,他們都是歸化民。

這些歸化民,全是剛剛歸化不久,還沒有適應趙國的環境。

我們農場適應國內環境的歸化民,全部都被軍隊徵召。

我這一個小小的農場,哪能有本事僱傭國內的移民。

國內移民只要識字,不是官員那也能當一名小吏。

有技術的人,他們更能自己辦廠子。

只有一無是處,像我這樣的人,才會選擇開農場。

我這種農場根本招不到國內移民,連卑躬屈膝的倭人都招不到,只能招募歸化民。”

蘇敬鴻看到蘇蜀還是有些迷茫,他簡單地解釋道:“歸化民就是已經漢化的土著。

這些土著仰慕我們的文化,他們模仿著我們文明的各項事物,學習漢語。

有一些部落,還會主動投靠我們。

這些主動投靠的部落,就根據他們的身份地位,讓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前往各地打工。

歸化民在農場打工,農場主要給他們錢財,這些人可不是奴隸。

趙國能快速擴張,就是以漢人為高層骨幹。

朝鮮人、倭人、地位高的歸化首領為中層。

一些出色的歸化民被軍隊徵召,作為軍隊的前鋒。

還有一些成為小吏,負責管理各地的歸化民。

只有一些剛剛歸化不久的人,才會讓他們在農場中歷練。”

蘇蜀聽著蘇敬鴻的介紹,他這才算瞭解趙國的各項制度。

趙國有著極為嚴苛的等級制度,上層是漢人權貴階層、中層是早已經漢化的其他族群、底層是歸化民。

這樣就形成了穩定的金字塔結構。

底層的歸化民就是燃料,他們燃燒著自己,為趙國的發展做貢獻。

趙國獲得的漢人移民確實少,但他們都是上層人士,不需要太多人,就能依靠這種制度統御龐大的國家。

蘇蜀也瞭解到在趙國,根本沒有土著的位置。

他們如果拒絕漢化,最好的下場也是成為奴隸。

蘇蜀認為趙國制度也有可取之處,任何制度都要因地制宜,本土化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他哪怕是因為父皇建立的制度最為出色,但也不會固執的認為這些制度絕不可以更易。

蘇熊大伯身邊也有能人,趙國的制度,框架其實還是帝國在海外總督府實行的制度,但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經進行大量改進。

蘇蜀誇讚道:“趙國自有國情在此,你們的各項制度很出色。

我在農場裡面看到的情況,讓我收穫極大。

我會親自給父皇寫信,告知趙國這裡的情況與難處,希望父皇能體諒蘇熊大伯,給與趙國更多的支援。”

蘇敬鴻聽到蘇蜀的話,他立刻上前緊握住蘇蜀的雙手。

他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感謝的話語,沒想到柳暗花明,事情有了轉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