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帝國海軍艦隊提督李平浪看著這幾張薄薄的紙。

這就是他們這支艦隊,努力將近一年的成果。

這場戰爭以歐洲國家全面運輸為終點。

李平浪提督看向來到艦隊的衛元勝大使。

他抱拳感謝道:“謝謝衛大使的幫助,沒有衛大使瞭解歐洲各國的底線。

只靠我們,那也無法達成這個條約。”

衛元勝知道李平浪只是客氣而已。

只要帝國艦隊的實力不變,歐洲各國就是砧板上的肉。

帝國的意志必須貫徹,這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歐洲各國打又打不過,拖也拖不下去,他們早晚都會妥協。

衛元勝同樣不擔心條約的執行問題。

帝國海軍艦隊駐紮在直布羅陀,他們想返回帝國,那也要等到國內派來在這裡長期駐守的艦隊到達。

只要帝國海軍艦隊駐紮在直布羅陀,歐洲各國就不敢違反條約。

他們真的違反,那也只是給帝國藉口,帝國會再次教訓違反條約的國家。

這次條約的簽訂,衛元勝也立下足夠的功勳。

特別是把大使館開道歐洲每一個國家,這不只是能讓皇帝陛下刮目相看。

禮部的官員看到他給禮部帶來這麼多官位,他在禮部的口碑立刻就會上去,調回國內的阻礙全部消失。

衛元勝笑著說道:“全靠帝國海軍艦隊在戰場上的表現,談判才能這麼順利。

帝國海軍的強大,是我們談判人員最大的底氣。

每當歐洲各國代表猶豫時,我就敢拍桌子。”

李平浪提督和顧忠煌參謀長,聽到衛元勝大使這句話,他們都笑了起來。

他們交接好條約的文字,就分別處理各自的事情。

衛元勝需要監督歐洲各國執行條約的內容,籌建位於各國的大使館。

李平浪提督帶兵撤回直布羅陀,這是條約執行的先決條件。

………………………………

4344年(公元1647年),二月十二日。

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氣流,吹拂著直布羅陀的海岸,地上的小草頑強的從土中掙扎起來。

港口處兼有嘹望功能的燈塔,傳來刺耳的氣笛聲。

直布羅陀代理總督牛保國披著棉大衣,神色緊張從屋內衝出來。

“敵襲警報,所有人立刻回到崗位,三分鐘之內,我要岸防炮準備好開火。”

牛保國大吼的同時,嘴裡罵罵咧咧道:“我就說這些歐洲佬出爾反爾。

這些歐洲佬還以為我們開不動炮,竟敢前來主動挑釁我們。”

牛保國一臉大汗,剛剛準備完,他就聽到港口艦隊發出解除警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