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錢荒(第2/5頁)
章節報錯
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導致商會大量使用商票。
商票肯定沒有銀幣好用,但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銀幣太少。
除了少府旗下的公司,一些小的商行很難從銀行兌換到足額的銀幣。
銀幣就很稀缺,市面上的銅幣比銀幣還稀缺。
這些商行與農民和小商人做生意。
他們需要大量的銅幣,銀行供應到市場的銅幣,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
前些年市場不算繁榮,商品主要集中在某一個地區。
布匹和糧食都能充當錢幣的作用,銅幣緊缺還不像現在這樣嚴重。
隨著鐵路的建設,全國各地的商品,很容易就銷往其他地區。
再加上軍方收購大量的銅,導致市面上的銅嚴重缺乏。
銀行放出來的銅幣,每年都減少很多。
商品流通變快,商品的價格隨市而動。
以物易物的交易,因為商品價格快速波動,導致這種交易方式無法取代錢幣的作用。
開始有商會被逼無奈,他們就以自身為信譽,透過發放商票的方式,逐漸積累欠款,給這些人兌換銀幣。
這家商會成功之後,全國的商會爭相模彷。
商會這麼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這樣操作之後,他們可以省下一大筆資金,挪作他用。
商會從銀行貸款,需要極為麻煩的手續,還要付出大量的利息。
透過商票,等於向其他人借貸,又不用付出利息。”
蘇河聽著陳貞慧知府的講述。
他知道商票出現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市面上出現了錢荒。
這些商人因為缺乏銅幣和銀幣,不得不用商會自身的信譽擔保,創造出商票。
市面上缺銅,蘇河知道具體原因。
一個原因是大華王朝,銅礦的主產區是雲南。
那裡還沒有通火車,道路又難行。
哪怕是採用蒸汽機技術,加快銅礦的開採速度。
這些銅礦也無法滿足,大華國內龐大市場的銅幣需求。
另一個原因,大都督府後勤部一直在備戰,採購了大量的物資。
其中製造子彈和炮彈的原料銅,一直是後勤部大批次採購的原料。
很多銅礦還沒有被開採出來,就已經被後勤部訂購。
皇帝蘇河詫異的詢問道:“銅幣缺乏真理解,銀幣應該不會缺乏。
國內有很多之前無法開採的銀礦,蒸汽機出現之後,它們變得可以被開採。
倭國每年也會讓國內運來大量的銀子,用於鑄造銀幣。
呂宋島還發現一座大銀礦,再加上我們從西方人手中繳獲的銀幣。
這些銀幣簡單熔鑄之後,已經被投放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