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2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三日。

蘇誠參謀長拿著鐵棍,用力向地下插,鐵棍沒入土壤二三十厘米。

他費盡力氣把鐵棍拔出來,鐵棍的末端沒有發現泥漿。

蘇誠參謀長看到表層土壤中已經沒有泥漿。

他大笑起來,開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士兵揹著行囊,可以走在泥濘的道路上。

俄軍從庫茲涅茨克出發,能正常來到營地這裡,就足以說明凍土化凍形成的泥漿路,對輕步兵影響不大。

但這個地形對重武器和騎兵影響太大,這也是西伯利亞戰場之前沒有爆發大戰的原因。

俄軍在之前的戰爭中,能逃走三萬多人,也是借了地利的優勢。

天氣轉暖後,西伯利亞地區到處都是泥漿路。

戰馬在這種地形,根本無法奔跑,第十九軍炮兵也無法支援前線。

他們只能消滅被包圍的俄軍,同時派出小股部隊,繼續騷擾俄軍。

目的就是讓俄軍疲於奔命,而不是在半途中整軍,再殺一個回馬槍。

馬祥麟軍長拿著一疊報告走出房間。

他看到正拿著鐵棍發呆的蘇誠參謀長。

“參謀長,現在地下的情況怎麼樣,大地的承載力能否承載重炮。

俄軍的庫茲涅茨克,那可是軍事重鎮。

城牆堅固,城外也有大量的炮臺。

沒有炮兵團的重炮協助,我們只靠人命填,未必能攻破庫茲涅茨克。

我軍也不用太焦急,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我們這裡連線內陸和圖木府的道路已經修通。

大量的軍用物資,會透過道路源源不斷運過來。”

蘇誠參謀長高興的說道:“這次得到的可是好訊息,根據我的觀察再加上氣象參謀根據資料判斷的情況。

西伯利亞這裡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地面的泥漿之中水分,已經被蒸發殆盡。

炮兵團的重炮,這種幾噸重的傢伙,還不會影響運輸。

時機合適,我軍就要出兵,正式與俄軍進行決戰。

只要打下庫茲涅茨克,消滅盤踞在那裡的俄軍主力。

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域,全部由帝國所掌控。

我們西伯利亞戰場,進展的不能太過緩慢。

圖木府那裡,騎兵師基本對俄軍完成包圍,決戰很快就打響。

兩地情況不同,我們的進度可以慢,但態度絕對要明確。”

馬祥麟軍長聽到蘇誠參謀長這麼說,他點頭道:“時機合適,我軍確實應該出兵。

我收集到一份有意思的情報,參謀長瞭解一下。”

馬祥麟心中感嘆,這些讀書人想的事情就是多。

蘇誠的意思很隱晦,如果圖木府那邊取得大勝,他們這裡連決戰都沒有開啟。

這件事情被公之於眾,百姓會怎麼想?大都督府會怎麼想?朝廷會怎麼想?陛下會怎麼想?

這很可能會成為他們仕途,一塊巨大的攔路石。

蘇誠參謀長的意思很明確,哪怕是擔一些風險,他們也要儘快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