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之爭,必須要寸步不讓,爭出來一個高低之分。

項文忠上前一步,雙手握住話筒,直接把金屬圈掰過來,圓盤面兒衝著他自己。

“王寶玉所說的話,不代表工家的觀點。

各府官辦的工廠,很多都成為效率低下,瀕臨破產的工廠。

要不是官府持續不斷投入,這些工廠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想要工業大發展,朝廷的定位就是政策引導。

讓工廠主們自由的競爭,市場會優勝劣汰。

優秀的工廠自然會存活下來,不適合生存的工廠,必然會破產清算。

朝廷不應該過多的干預,只需要提供官府該提供的服務。

官府應該作為一個仲裁者,而不是參與者。”

項文忠與王寶玉互相用案例駁斥對方的觀點。

皇帝蘇河看著這兩位工家代表,他們在臺上開始還能和顏悅色,說到激動時,激烈爭吵起來。

他看明白魏時鳴與錢明義的分歧所在。

魏時鳴鐵匠出身,他崛起之地是河套,負責主辦包頭鋼鐵集團。

他的主要政績,都是與重工業有關,思想當然偏向重工業。

錢明義商人出身,他崛起之地是河南和廣東。

河南不是重工業中心,廣東是重工業中心,但錢明義上任時,廣東的重工業已經發展起來。

他的主要政績,都是引導商業發展輕工業。

特別是大華帝國向海外擴張,廣東依靠地理優勢,為南洋等地提供大量的工業產品,其中就以輕工業產品為主。

皇帝蘇河感慨道:“工家這個新學派,朕認為它確實有可取之處。

這些年工業的發展,確實是有目共睹。

前明十年積累的財富,都不如我們大華帝國,一年積累的財富多。

但這兩派哪個理論正確,朕也無法說清楚,把它們交給時間去驗證。”

皇帝蘇河有著後世的知識,他當然知道魏時鳴所代表的重工業與錢明義所代表的輕工業。

它們都是極為重要,兩條腿走路,缺了哪一條都走不快。

但工家的潛力太大,勢力今後也會急速膨脹。

它們內部因為利益之爭,分成兩個派別,這有利於帝國的統治。

皇帝蘇河今後還會引導商家,去奪取工家的利益,讓這個勢力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二皇子蘇雷聽完工家的介紹,他走到皇帝蘇河身邊,一臉激動的說道:“父皇,我對工家比較感興趣,可以選擇這一派中的老師嗎?”

皇帝蘇河看著兒子蘇雷謹慎的模樣。

他知道蘇雷是太過緊張,想要爭奪太子之位,勢力又沒有蘇蜀強,這個機會是他反超的機會。

皇帝蘇河鼓勵兒子們互相競爭。

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成為明君聖君有些難,但作為一名守成之主,還是沒有難度。

“朕之前已經答應,你的選擇完全沒有問題。”

蘇雷聽到父皇的話,他臉上露出無法掩飾的驚喜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