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科舉的新變化(一)(第2/5頁)
章節報錯
御前會議的眾多官員,卻絲毫不驚訝。
因為他們早已經得到這個訊息。
禮部必須要與內閣和各個衙門充分溝通,才能定下科舉改革這件大事。
科舉關乎著所有人的利益,必須要與大多數勢力達成共識,才能得以推進。
周方志公公走到禮部尚書韓翠柏身前,他拿著韓翠柏遞過來的奏疏,交給皇帝蘇河御覽。
皇帝蘇河看著禮部經過數次磋商,最終定下的科舉改革方案。
最大的變化,就是科舉考的內容發生了變化。
不再分進士科與副科,科舉統一考文、策、數三科。
文就是華夏的歷史與先賢的思想。
它與之前的進士卷,考點類同,不會對考生造成影響。
策就是策論,主要考察考生對於皇帝的詔書、內閣與六部施行政策的認知。
還會考國之大事,治國理政等問題。
數就是數學,這是對大部分考生最難的一科。
至於法科等其他學科,全部取消。
進士錄取不再分榜進行,而是統一的大榜,按照三科總成績依次排名錄取。
科舉考試變化不大,變化最多的內容是科舉之後的進士培養。
皇帝蘇河認真看完禮部尚書韓翠柏呈上來的奏疏。
他詢問道:“韓愛卿,朕已經看完科舉改革的內容,你詳細介紹一下,禮部為什麼這麼改。”
禮部尚書韓翠柏聽到皇帝蘇河這麼說,他就知道自己這次終於過關了。
他前幾次呈遞的奏疏,直接被皇帝蘇河指出不滿意的地方,讓禮部繼續改。
也正是黃帝蘇河對這件事的高壓態勢。
禮部才能說服大多數勢力,接受這次科舉改革方案。
韓翠柏對奏疏上的內容極為深刻,這可是他熬了數個月時間,一點點改進而來。
他不需要看資料,直接介紹道:“陛下,這次科舉只保留文、策、數三科。
這是禮部從吏部調來資料,經過研判之後發現,這三科成績高的進士,他們能做好本職工作。
科舉是為國選才,這三科能讓人才脫穎而出。
文、策兩科答案較為主觀,沒有標準答案。考生想要作弊,幾乎不可能。
數科有標準答案,但檢驗方式非常簡單。
數學這一門學問,不會就是不會,哪怕有人背下答案,他也無法偽裝成數學天才。
禮部聽取考生與各個衙門的建議,再結合都察院調查的案件。
發現主科與副科之間,考察的內容不同,特別是副科中榜,只需要一科的學問。
這存在大量的徇私舞弊現象,近些年選拔的人才,也集中在某幾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