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奔赴京城(三)(第2/5頁)
章節報錯
結黨營私就是能抗風險,綜合考慮就是能讓官員共贏,一起攜手進步。
上位者不希望手下抱團,這是人之常情。
但結黨營私這個頑疾,華夏數千年的官場,從來沒有消失過,未來也不會消失。”
錢明義認為,皇帝蘇河有一些理想主義。
沒有理想主義,救萬民於水火的英雄氣概。
皇帝蘇河也不會憑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著急這麼多人才在身邊。
沒有堅定的信念,更無法擊敗大明朝,奪得整個天下。
但隨著皇帝蘇河開始治理天下,手段更加的務實。
錢明義看到弟子陷入沉思,他繼續說道:“官場上結黨營私的情況已經很嚴重。
你們都應該聽過工商黨、舊儒派、新儒派這些派系。
還有浙黨、蘇黨、松江黨、楚黨、川黨這些地方黨派。
這都是官員以立意或是地域劃分的大黨派,還有多如牛毛的小黨。
陛下認為下重手治理沒有必要,這些黨派被取締之後,也會很快死灰復燃。
選擇採用諸子百家的方式,打破原先因為交情、地域等原因,結黨營私的人。
畢竟諸子百家以思想為主,比較好掌控。
哪怕是失控也無妨,不會造成太大的惡果。
只要不是像之前儒家那樣一家獨大,很容易就能被控制住。”
錢明義簡要說明原因,這只是最淺顯的緣由。
以他對皇帝蘇河的瞭解,推行諸子百家,除了瓦解儒家對百姓的束縛。
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蘇河,在為後代鋪路。
這個原因,完全是錢明義自己猜出來,他可不敢對外說。
他真深入參與到皇位的繼承中,以皇帝蘇河的性格,貶成草民都是奢望。
錢明義分析,哪怕是內閣全部團結一心,結黨營私到這種程度。
皇帝蘇河也不會感到懼怕,最多就是把所有官員一擼到底。
但皇位傳下去一兩代,皇帝就沒了這種權威,更沒有這種自信。
諸子百家互相制衡的情況,更有利於皇帝對於朝堂的掌控。
諸子百家是由一個文官利益集團,形成的思想學派。
它也不會覬覦皇位,反而會維護皇帝的權威。
錢明義也是透過皇帝蘇河的動作猜測。
他才發現由諸子百家這種思想學派進行黨爭,那比權臣黨爭要更加安全。
這也是錢明義分析出來這個情況,他立刻改變主意。
之前對於百家爭鳴大會,他不準備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