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奔赴京城(二)(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個較長的彎道,工人們拼接不同弧度的鐵軌。
一段段的鐵軌鋪設好,幾名工人拿著一個漏斗狀的石墨坩堝,放在兩根鐵軌的縫隙中。
他們在石墨坩堝裡,倒上一些黑色和銀色的粉末。
工人拿著一根浸泡過鬆油的木棍兒,插在粉末中央,用火摺子點燃這根木棍。
只看到一陣劇烈的火光,不時有炙熱的火星,從石墨坩堝中蹦出來。
他們很快就發現,漏斗狀的石墨坩堝,下方流出了液態的鐵水。
兩根鐵軌直接被焊接在一起。
液態鐵水冷卻之後,有熟練的工人用小錘輕敲,確定鐵軌焊接是否牢固。
李子瞻工人們用這種方法建造鐵軌。
他張大嘴巴,不敢相信的問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兩根斷了的鐵軌,能直接融到一起。
那是什麼東西?不需要焦煤就能練出鐵水。”
陸元鵬仔細觀察後,他有些猶豫不定的說道:“我看工人的操作,這應該是我在報紙上看過的鋁熱焊接技術。
它是利用一種化學反應,鋁粉和氧化鐵進行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熱。
生成的鐵變成液態鐵,填補到鐵軌的縫隙中,讓兩段鐵軌牢牢焊接在一起。”
陸元鵬父親很開明,傳統儒生出身,卻不排斥新式教育。
他上過大學,只不過大學學習化學時,還沒有鋁熱反應。
他只是在報紙上,看到過一些內容。
陸元鵬從這個細節上,他就能看出大華帝國的技術在不斷發展。
他已經決定在火車路過河南時,說服師傅去田間看一看。
他們這個農家,不瞭解中原地區農民真正的生活。
百家爭鳴大會上,這一個弱點,很可能會被對手攻擊。
陸元鵬觀看了一會兒鐵路的建設。
他回到馬車上與師傅宋康年,說了自己的看法。
“元鵬,你能這麼想,為師很欣慰。
為師要直達京城,你應該去各地看看,認真考察農民的生活,而不是走馬觀花只看表象。
我相信各地農民的狀況,細節可能不同,但本質情況與伊犁相差不大。
但能找出各地差異化的原因,那也是不錯的體驗。”
宋康年教導弟子,時間緩緩過去,馬車來到吐魯番城。
他們終於可以透過鐵路,方便快捷到達帝國各個地方。
………………………………
陝西寶雞府,這座大華帝國的龍興之地,大華帝國很多文武重臣,都出自這片地域。
文信候吳棟林就準備在寶雞府養老,不準備再參與朝堂的任何爭端。
他這是因為老父親亡故,專門來老家處理父親的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