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也急忙修建通向伊犁的鐵路。

我在報紙上看到,內閣大臣武弘義親自督辦鐵路修建工作。”

陸元鵬不想談論蘇二牛一案,他聽到李子瞻主動轉移話題。

他立刻附和道:“朝廷向西北增兵,這是今年最重大的軍事行動。

我們要多瞭解,很可能科舉時,要考相關的內容。

鐵路非常重要,內閣大臣親自督辦西北鐵路,這能彰顯出鐵路的地位。

我們伊犁聯通鐵路,大量的棉花、肉類、羊毛、礦產就有了銷路。

陸上絲綢之路,也能以鐵路為主幹道,開拓前往西方的道路。”

他們兩人聊著類似的話題,主要圍繞今年的科舉考題。

李子瞻從中收穫了很多,陸元鵬不愧是書香門第,家中有一位從四品的父親。

他對官場的瞭解,確實超過李子瞻很多。

他父親就說過,富登天子堂,窮為走貨郎。

李子瞻知道自己家是鉅富,他父親這麼說,只是自嘲而已。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不瞭解官場,哪怕考中進士,也只是在知縣職位上蹉跎一生。

等到弄明白官場的規則,成為官宦世家,培養出來的子弟,才能縱橫官場。

現在大華帝國新立,官場之中的規矩不多,這才有他這種商人子弟,崛起的機會。

李子瞻的偶像錢明義,他就是商賈出身,因為壓對皇帝的寶。

錢明義現在是內閣大臣,位極人臣。

這激勵著所有商人子弟,讓他們知道只要能力強,他們也能登上高位。

有機會哪怕是機會渺茫,那也和完全沒有機會是兩種體驗。

李子瞻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詢問道:“陸兄,皇帝陛下的聖旨,在九月十日舉行百家爭鳴大會。

陸兄認為這個大會對科舉是否有影響。”

這個問題才是李子瞻前來陸府的原因。

他的關係網,能瞭解這種隱秘資訊的人,也只有陸元鵬一人。

李子瞻一家剛來伊犁府不久,他們原先的關係網也很薄弱,對於一些隱秘的事情,根本不瞭解。

陸元鵬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李兄,你家鄉是杭州府嗎?三年前戶籍遷到伊犁府。”

他對於李子瞻這種情況也有所瞭解。

東南諸省教育發達,但學子也更多,只按比例來算,在東南諸省考上舉人和進士,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因為進士的名額,按照各省進行劃分。

很多人就動了歪腦筋,想到一個出色的主意。

一些學子在杭州府等地,哪怕是拔尖的一批,他也未必能考中進士。

但只要他前往雲貴伊吐這種邊疆省份,進士的名額必定能到手。

這一批人,報紙上形容他們叫科舉移民。

李子瞻就是一位科舉移民,他來到伊犁,就是因為這裡競爭不激烈。

“陸兄,我貫籍確實是杭州府,但我的戶籍已經遷到伊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