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建城 開荒(第1/5頁)
章節報錯
三位王爺齊心協力,數十萬人共同努力。
來自大華的物資,源源不斷供應金蘭城。
一座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從無到有,拔地而起。
三位王爺各司其職,每人都負責一方面的事物。
閩王張瑜亮負責訓練軍隊,他麾下的軍隊更強,軍官素質更高。
閩王張瑜亮的屬下,帶著晉王和鄭王的屬下,清剿金蘭城周邊土著。
透過這種方式,訓練一支實力超過土著的軍隊。
晉王李鳳鳴負責教育和工業發展,他組織三位王爺的手下,從無到有在金蘭城,建設基礎的工業和小學教育體系。
鄭王王仲策負責建立官府體制和官員選拔。
他在這個四十多萬人口的小城,搭建了三套相對獨立的國家治理體系。
三位王爺約定前往金蘭城鋼鐵廠,慶祝這座城最基礎的工業建造完成。
鄭王的馬車走在泥濘的道路上,路上的行人非常擁擠。
鄭王王仲策看到這種情況,他卻不感到意外。
金蘭城的規模還是太小,它只是一枚火種,把華夏文明帶到非洲各地。
這座城是新移民培訓的地方,將來會為各地輸送人才。
金蘭城不適合建造的規模太大。
更何況這座城池的歸屬,還有些模湖。
閩王張瑜亮,只是投入了一些人力,他帶來的大部分物資,還留在港口的貨船內。
他與晉王李鳳鳴,都不捨得投入太多。
金蘭城建設的太好,民眾不想要離開,那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鄭王王仲策來到鋼鐵廠,晉王李鳳鳴早已經在這裡等待。
他到達後不久,閩王張瑜亮也來到鋼鐵廠。
晉王李鳳鳴看到他們到來之後,轉身迎接他們。
“王兄,張兄。我們在這裡冶煉的第一爐生鐵即將出爐。”
鄭王王仲策對鋼鐵廠的情況比較瞭解。
閩王張瑜亮只是偶爾關注,他聽到鋼鐵廠出產的是生鐵而不是鋼材。
他疑惑的問道:“怎麼是鐵,這隻能打造射程較近的燧發槍和前膛炮。”
晉王李鳳鳴雙手一攤,無奈的說道:“這件事情確實沒有辦法,我們的探礦隊都已經深入金蘭城外50公里。
只找到一些儲量較低的鐵礦,還沒有找到煤礦。
外出探礦的時間太短,周圍也不太安全,只能探明露天礦。
沒有焦煤,只能用木炭鍊鐵。
燧發槍和前裝火炮,在這裡也是比較出色的武器。”
閩王張瑜亮聽到晉王李鳳鳴的說法,他也只能接受現狀。
金蘭鋼鐵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人才。
今後有人才和裝備,可以在任何一個地點,把這座鋼鐵廠複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