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黃河改道(第2/5頁)
章節報錯
皇帝蘇河點點頭,鼓勵了王林江幾句,讓他辦好這件事。
布政使夏衍竹帶領皇帝蘇河一行人,前往開封府的臨時行宮修整,接見河南的百姓代表。
王林江巡撫身為黃河水務衙門的負責人。
他透過電報,與負責其他事務的分管官員聯絡。
再一次確認明日黃河工程正式進入最後階段,黃河河水流經新河道,分配各個部門的任務。
王林江巡撫直到晚上,他頂著月光從電報局走出來。
他用餘光看了一眼電報局,感慨的說道:“還好有電報,可以方便與遠方的同僚取得聯絡。
如果沒有電報,真想不到要怎麼安排,這種複雜的工程。
某一個地方出現錯誤,如果無法及時溝通,其他人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件事情。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出現了一點點差錯,整個工程就前功盡棄。”
王林江回想著他接手這個工程之後,遭遇到的困難。
這還是前任官員錢明義,已經把複雜的事情梳理好。
錢明義也是憑藉黃河工程立下的功勳,成為內閣大臣。
要不是山東黃河大堤出現豆腐渣工程,直接絕了他功績的基礎。
一般的動盪,那可搬不倒錢明義。
整個工程花費太高,困難的地方太多。
怪不得在之前,各朝對黃河只是修修補補,沒有哪個朝廷會大動干戈,想要重建一條新河道。
………………………………
4338年(公元1641年),六月二十三日。
皇帝蘇河起得很早,吃了份開封府的獨特美食。
他帶著隨行的人員,開始登上十二米高的黃河大堤。
他攜帶的專職發報員,把專門製造的電報機,接到黃河大堤的電報線路上。
電報機內部的電路,會自動發放一組編碼,用於識別發報的電報機。
每一名發報員,他們的發道習慣也不一樣。
其他人正是透過這兩方面,再加上傳送電報的線路和位置。
判斷這封電報,發報人的正確身份。
以皇帝身份,透過電報下達的聖旨,只能由專人負責。
更改人員,需要提前在整個電報網路上公佈。
皇帝蘇河站在黃河大堤上,向著四周看去。
黃河大堤南方不遠,那就是開封城。
開封城發展的很快,北城門都被拆掉,修了一條寬闊的公路,連線老城區和城外工業區。
皇帝蘇河看著開封府,老城區升起的炊煙和工業區升起的滾滾黑煙交相輝映。
這是一幅人間煙火氣,展現出開封府的勃勃生機。
黃河大堤北面,那是一條離地六七米高的地上懸河。
洶湧的河水,不斷拍打著脆落的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