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等待黃河河水從舊河道引入新河道。

建造的黃河大堤,能否透過黃河洪水的考驗?

蘇河以自己的經驗來看,他看到的黃河大堤,質量要比他領軍作戰時,看到的開封黃河大堤好很多。

他看到工部尚書金銀花,一直在陪同的隊伍中。

他叫過來工部尚書金銀花,詢問道:“金愛卿,朕準備去前方的濟南水庫看一看。

你介紹一下山東這裡的黃河河道情況。”

他們一行人從黃河大堤慢慢走向濟南水庫。

工部尚書金銀花邊走邊說道:“陛下,我們利用濟水等山東本地河流,進行擴建後形成黃河新河道。

再讓黃河新河道與山東眾多河流聯通。

這樣就能利用山東原先的河流,把黃河水輸送到山東全境。

為了調節黃河的流水,不讓各地發生旱災或是洪水。

黃河從兗州改道北上山東之後。

一共有濟寧水庫、濟南水庫、青州水庫這三座大型水庫。

這三大水庫相互配合,降水多時可以儲水,減弱洪峰的威力。

乾旱時開閘放水,保證山東田地的澆灌。

透過黃河河道的疏導,濟寧府、青州府大量的沼澤和水泊積累的水被排幹。

修建黃河河道時,這個細微的舉動,就能讓山東多出幾十萬畝良田。

無法種田的沼澤,今後永遠變成生產糧食的良田。

我們在修建黃河河道時,也趁機修建大量的水渠和小水庫。

這些水渠和小水庫,平時灌溉周邊的良田。

一旦黃河新河道發大水,這些區域就是洩洪地。

按照陛下的吩咐,在洪水已經無法避免時。

我們要保住大城市和重要工業基地,有選擇性的淹沒一些土地。”

皇帝蘇河聽著工部尚書金銀花的介紹。

他對於山東的水力工作比較滿意。

朝廷一直在各地興修水利,每年都至少投入一千萬兩銀幣的工程款。

蘇河每年都咬牙堅持,哪怕是削減軍費,也沒有動過這個專案的工程款。

他知道在這個時代良種、農藥、化肥,這三項種植極為重要的技術不發達。

想要讓糧食產量翻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修建水利設施。

水利設施可以讓之前的劣田,成為現在的良田。

糧食有充足的水澆灌,平均產量至少能翻一番。

這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方法。

皇帝蘇河帶領官員走進濟南水庫。

麒麟衛已經先一步,掌控濟南水庫的安全保衛工作。

水庫的官吏沒見過這個場景,他們全在水庫大門口等待。

負責管理水庫的官吏,看到山東巡撫李生雲、山東布政使黃文熙兩人聯決而來。

他們兩人的姿態很低,跟著很多官員後面。

這些官員左胸上繡的圖案,他們全是一二品大員。

眾人圍在中間的青年,那是更了不得,身上穿著明黃色的龍袍,在人群中非常的顯眼。

濟南水庫的官員,他們身體都發抖,剛想要跪下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