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掃了一眼秦雲手中的膠片,這種東西是白色,如果把它換成黑色。

那就與膠片非常相似,難道劉棟樑製造出最原始的照相機。

蘇河記得照相機的原理很簡單,他講光學課程時,給學生們講過。

現在科學院運用透鏡組,已經是非常熟練。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效能,已經快到達光學裝置的極限。

照相機底片的感光材料,蘇河根本記不清,那是什麼材料。

他模湖的記得,那是比較常見的化學材料,現在劉棟樑能解決,那也不算驚世駭俗。

劉棟樑看到蘇河,他走過來激動地說道:“老師,我成功了,我用光學和化學手段,把光留在了物體上。”

蘇河拍了拍劉棟樑的肩膀,鼓勵道:“努力就會有收穫,我和你說過,只要不停的探索下去,一定會成功。

你給老師講一講,你是用什麼辦法,做到這一點。”

劉棟樑手舞足蹈,激動的說道:“老師,我們用透鏡製造望遠鏡和顯微鏡。

我們製作簡易望遠鏡時,我就發現調節合適的位置。

透鏡後方的白紙板上,能呈現物體縮小的實像。

我就在想,如果光能畫畫,那就像人畫畫一樣,在紙板上把光的影像畫出來。

這樣就能把光留下來。

老師說過,我們眼睛看到的物體,那就是光的影像。

把光留下來,就能把時代的記憶留下來。

想要做到這一步極難,我一點思路都沒有。

在給牛牛學長打下手時,學長這段時間在弄氯氣。

牛牛學長,同時用鹽酸,製造出各種化合物。

牛牛學長髮現一種叫做氯化銀的材料。

銀與鹽酸反應時,總是反應不完全。

最後經過各種排查,我們發現。

在陽光下,銀很快就會從氯化銀溶液中析出,避光情況下,氯化銀卻能長時間儲存。

我經過實驗,氯化銀塗抹在物體上,光照之後也會析出銀。

我把氯化銀粘在膠板上,放置在箱子裡。

留下一個小孔,裝有透鏡組,讓透鏡的實像落在膠版上。

果然和我想的那樣,隨著光照的不同,膠板上的銀析出來。”

蘇河聽明白劉棟樑的說法,這就是照相機的原理。

劉棟樑說氯化銀,他這才想起來,照相機底片的感光材料,就是氯化銀或臭化銀。

“劉棟樑,你做的不錯,這種裝置可以被命名為照相機。

黑色吸光,白色反光。

塗氯化銀的膠板,最好做成黑色。

利用化學材料的光學特性,把光留在物體上,這個想法很好。

你之後嘗試在黑暗環境下,洗掉多餘的氯化銀。

並讓這個倒像變成正像,並能把這個圖片,對映在其他東西上,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