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絕不落後,有問題的是人,不是儒家。

朱程理學確實有很多糟粕,但這不是宋明懦弱的原因。

朱程理學在大宋朝,根本不是主流學說。

不能把因為欺負孤兒寡母上臺,懼怕武將造反,重文輕武導致宋朝懦弱的原因,怪罪到儒家身上。

朱程理學是大明朝的主流學問,但大明前期武力一點都不落。

後期是官員腐敗,不是儒家學說不行。

孔夫子的儒家學說,能傳承上千年,已經融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它是維持文明存在的基石。

能傳承上千年的學說,肯定有其獨特的生命力。

儒家傳承上千年,社會一直很穩定。

現在朝廷或明或暗打壓儒家,導致百姓思想混亂,已經呈現出些許惡果。

現在楊朱思想大行其道,特別是商人把利己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楊朱思想的核心,為先賢所唾棄。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思想大行其道,國將不國,每個人都明者保身,不為國家作出貢獻,這個國家很快就分崩離析。

之所以形成國家,就是百姓需要由國家把他們組織起來,應對各種各樣的災難。

所有人都利己,國家存在的基礎就會消亡。”

這名儒家學者稱讚儒家思想,以楊朱思想為利劍,大肆批判商人群體。

臺下立刻就有人忍不住,一名穿著華麗的學者,登上臺打斷了這人的話。

“這位兄臺,你所講的話有些偏頗,我們雜家的思想,更有利於這個時代。

楊朱思想是家財萬貫,卻不拔一毛利天下。

現在我們國家身家億萬的商人,他們每年交的稅,比一縣之地的農民,交的稅還多。

好滋味一家罐頭公司,去年交稅五十萬兩銀幣。

朝廷有了賦稅,才能訓練軍隊,應對各種突發的災難。

大華王朝為什麼這麼穩定,從來沒聽到哪些地方,有農民起義爆發。

就是因為農民家家戶戶都有田地種植,農稅還不重。

為什麼農稅不重,因為工商業繳納了大量的稅收。

我們這些學者,能在這裡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吵,就是因為朝廷從工商業那裡,收集到了足夠的賦稅。

這才能養得起我們,在這裡空談。

這是利一家,進而利萬家,怎麼能說這是楊朱思想。

哪個商人不拔一毛,偷稅漏稅,自有朝廷法律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