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那時,大華的漢人,還會把我們當成同類嗎?

我們是為子孫後代,打下一片棲息地。

在我們沒有成長起來,在這種強敵環視的地方,失去大華的支援,下場會怎麼樣?大家都有所預料。

難道姚大人想看到自己的孫子,是一副惡鬼模樣。

姚大人同意自己兒子,娶一個土著女人,那我無話可說。”

沉伯群語速極快,噴的姚啟文啞口無言。

遼國國主李青木,看到沉伯群和姚啟文因為這件事情爭吵,皺起了眉。

他想看到兩方勢力互相制衡,但不想看到他們互相拖後腿,影響遼國的發展。

遼國國主李青木開口說道:“大家認真討論政策,沉首相先把相關政策說完。

有什麼差錯,你們在進行討論。”

遼國戶部尚書姚啟文,他聽到遼國國主李青木的發言。

本就被擠兌的有些詞窮,立刻借勢退回了本隊。

遼國內閣首相沉伯群繼續說道:“王上,臣在來的路上,就考慮這個政策的雛形。

臣在瞭解到當地土著部落之後,就已經認清楚,我們很難同化對方。

我們華夏是一個包容的文明,但想要同化對方的前提,那就是長相類似。

只有這樣,同化的成本才最低。

長相差異太大,事半功倍,不值得我們這麼付出。

利於同化的人群,經過幾代人之後,這些人的後代被我們漸漸同化。

我們和這個地方的人,長相差距極大,再怎麼進行同化,那也收效甚微。

我們無法同化這些土著部落,只能採取隔離措施,讓他們為我們所用,拒絕他們融入我們的群體。

為了保證這項政策的持續,必須要嚴格區分國人與野人。

對於國人的相關政策,我們只需要照搬大華對百姓的相關政策。

遼國對國人的唯一限制,那就是禁止與野人通婚,只要觸犯這個律法,自動失去國人身份,成為野人。

野人就是不反對我們統治的土著,給予他們有限制的自由。

對於反抗激烈的土著部落,臣建義對這些部落的青壯,實施閹割,把他們貶為奴隸,以震懾其餘的土著部落。”

遼國內閣首相沉伯群簡單介紹國人與野人的相關政策。

他已經和手下制定出,這個政策相關的配套政策。

遼國國主李青木與遼國的官員經過討論之後。

他們對這個政策不合適的地方進行修改之後,下令遼國實施這項政策。

遼國國主李青木知道,他所在的地方與南洋、美洲都不同。

那裡的土著部落,至少在外表與漢人相差不大,經過數代通婚之後,有可能同化這些土著部落。

他們遼國就沒有這個條件,為了保證遼國的純粹,只能實行國人和野人隔離的政策。

隨著遼國國人的增多,遼國的野人會逐漸減少,遼國國主李青木的最終目標,就是遼國沒有野人。

炎黃日報特派記者歐自尋,他編寫的遼國開國記錄,其中有一個篇章,專門講述遼國的國人與野人。

這篇報道影響力極大,大華王朝今後的藩屬國,制定的相關政策,或多或少都受到遼國政策的影響。

………………………………

遼國國主李青木,走到碼頭旁,他看著逐漸成型的巨大混凝土炮臺。

這三座裝有15門325毫米岸防炮的炮臺,就是遼國最大的保障。

他已經安排部分軍艦帶著貨船返航。

海圖制定好,又有軍艦進行護航,航道已經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