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科舉舞弊案(三)(第1/5頁)
章節報錯
乾清宮夜晚依舊燈火通明,蘇河正與首相王仲策,內閣大臣錢明義商討黃河工程。
錢明義在開封,修繕黃河大堤,同時收集相關資料。
千瘡百孔的黃河大堤,經過數年的修繕,已經把明顯漏洞堵上。
黃河河南段,地上懸河這個危機,依然沒有解決。
不斷修繕黃河大堤,這只是治標的辦法。
隨著大華王朝逐漸穩定,國庫之中也有了盈餘。
蘇河之前規劃的黃河工程,重修一條黃河新的河道,準備正式啟動。
它配合陝甘地區的植樹造林運動,這才能徹底解決黃河泥沙太多。
泥沙堆積導致河床不斷增高,形成地上懸河的情況。
錢明義經過長時間考察,已經拿出較為穩妥的方案。
工部準備從黃河源頭到入海口,完全建立一條新的河道。
有效利用黃河的原始河道,一些河道經過水庫蓄水清沙,完全能繼續使用。
只有河南段的地上懸河,需要重新規劃河道。
這個改變,讓黃河工程所需的費用,下降了幾個數量級。
修建黃河,也不準備大量使用造價高昂的水泥。
只有水庫,會使用水泥建設。
黃河的河道大堤,依然是土堤。
土堤的成本最低,材料易得,建設速度也最快。
黃河工程的整體花費,分攤到幾十年時間,也能讓大華王朝承受,不再是空中樓閣。
蘇河看到錢明義彙報的方案。
他準備採納這個方案,用二三十年的時間,徹底解決黃河水患。
讓黃河真正變成一條溫順的母親河,養育沿岸數千萬百姓。
這個大華王朝開國以來,最重大的工程。
還沒有正式啟動,在黃河河道走向出現分歧。
黃河河道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改變河道,從新讓黃河走古河道,在山東東部入海。
一種是繼續走現在的河道,接道淮河,從江蘇北部入海。
內閣還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山東和江蘇這兩個地方的巡撫,開始不斷上奏疏,爭取黃河改造的方向。
一些有心人,還鼓動當地的百姓,準備寫萬民書。
蘇河看到這種情況,他沒有獨斷專行,派出他的心腹,首相王仲策去兩地考察。
王仲策剛從兩地考察回來。
蘇河都沒讓王仲策在家休息,立刻把王仲策和錢明義叫到乾清宮。
王仲策用手翻開報告,彙報道:“陛下,微臣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察。
我發現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已經在淮河下游沉澱。
讓這種情況繼續發生,淮河下游就直接被泥沙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