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公恭敬的出去,內閣成員很快進入到乾清宮,來到他們的座位旁。

首相王仲策,先鞠躬行禮道:“微臣王仲策,拜見陛下。”

其他三位內閣大臣,緊跟著行禮。

“微臣李志升,拜見陛下。”

“微臣錢明義,拜見陛下。”

“微臣魏時鳴,拜見陛下。”

蘇河看著四位內閣成員,他又提拔兩位巡撫進入內閣。

他理想中的內閣成員人數,在五到七名左右。

蘇河寧缺勿濫,沒有合適的人選。

他寧願內閣出現空缺,也不會提拔不合格的官員。

主要是大華王朝剛剛成立不久,一些人剛來到地方施政,還沒有展露屬於他們的才華。

內閣成員增加,他們的職務也做了一定的調整。

李志升負責農業,錢明義負責水利和財政,魏時鳴負責工業。

蘇河讓周公公把陸遠山送來的捷報,遞給內閣眾臣觀看。

王仲策等內閣成員,他們很快閱讀完,捷報上的內容。

身為內閣首相,王仲策最先開口說道:“陛下,這是一個好訊息。

南洋戰爭在今年就結束,沒有綿延數年。

這能極大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

南征艦隊攻下南洋地區,能獲得大量的糧食,有利於緩解國內糧食短缺。

南洋地區也盛產橡膠,為國內提供充足的橡膠。

蒸汽機快速發展起來,進入到每一個領域之中,也能促進國家工業的發展。

拿下南洋地區,我們大賺特賺。”

蘇河聽著王仲策的說法,王首相看的很明白,知道打下南洋地區,能為國家帶來很多好處。

這些國家最精英的人才,他們看問題很透徹。

只是有些時候,因為觸及到自身的利益,在裝湖塗。

前明就是被一群裝湖塗的官員,直接搞爛拖垮。

蘇河一拍桌子,激動的說道:“王首相,你們內閣看的也很清楚。

南洋地區的潛力很足,但這只是潛力。

要讓那裡變成大糧倉,還需要我們的努力。”

李志升聽完蘇河的說法,他立刻出聲說道:“陛下,我也觀看很多南洋逃到國內的人,在報紙上寫的回憶錄。

我發現南洋那裡的土著,他們有一個極為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懶。

農業是需要辛勞付出的產業。

當年我們抽掉軍隊作戰,農業人口不足,都導致糧食大量減產。

只有辛勤勞作的農民,才能讓糧食持續不斷增產。

南洋地區是老天爺賞飯吃,這個地區有成為大糧倉的潛力,但它沒有成為一個大糧倉。

當地人懶,又缺少先進的農業技術,是重要原因。

懶人用粗放式的種植,那可照顧不好農田。

我們想要把南洋變成大糧倉,人的問題必須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