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海外遺民不可棄(第1/5頁)
章節報錯
蘇河看著軍方的態度鮮明,一直都是堅定的主戰派,從來沒有動搖過。
他望向文官方向,特別是在剛剛大朝會上,有著反戰言論的李志升。
文官派別極為複雜,對於不同的目標,他們的立場也不同。
李志升感覺到陛下的目光,他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李志升知道,唐德峰交代完前因後果。
蠻夷屠戮漢人,這種事情大華王朝必須要有反應。
大華王朝作為一個立國不久的國家。
官員較為年輕,不是那麼死氣沉沉。
民意也不允許,大華王朝無視這件事。
這件事情已經沒有辦法阻攔。
李志升找不到任何理由,說服皇帝陛下,無視荷蘭人的動作。
更何況現在群情激奮的軍方,沒有任何人能阻擋。
軍方在大華王朝的地位很高。
只看國公的數量,文官只有首相王仲策一人,獲得國公的爵位。
他是文官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也只是侯爵而已。
大華王朝實行嚴格的文武分治,並且各個衙門的權力,劃分的非常明確。
讓這些開國勳貴,只能處理軍方事務,沒辦法插手行政事務。
但有人膽敢阻攔他們獲得軍功,就會見識到,勳貴們的強大能量。
特別是那幾個國公,想軍功都想瘋了。
他們想更進一步,達到海外封王的要求。
沒有評上國公的幾位軍方侯爺,也想推動戰爭,爵位更進一步成為國公。
軍方想要作戰,文官想要穩定。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力非常強。
陛下平衡著軍方和文官的要求。
現在軍隊沒有大規模向外擴張,就是陛下在壓制他們。
唐德峰敲響鳴冤鼓,這讓陛下都沒有辦法,再阻攔軍方的要求。
剛才軍方主要領導,迫不及待站出來。
他們就是要影響陛下,讓陛下的選擇偏向發起戰爭。
李志升的底線很清晰,軍隊向外擴張,不能影響到國家的穩定。
只要軍方沒有突破這個底線,他對於軍方的一些可以忍讓。
朝堂上安靜了一兩秒鐘。
黃文羲等反戰派骨幹,他們都等待李志升出頭。
只要李志升站出來反對,他們立刻在旁邊附和。
形成大量官員反對的局面。
大華王朝現在不能再輕起戰爭,軍方的地位已經足夠高。
隨著戰爭的規模擴大,軍方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軍方最終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能與文官分庭抗禮。
最後很可能導致,武夫治國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