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珠帶領第三師,衝進漢城。

第三師直接拿下朝鮮南部最大的城池。

崔秀珠拿下漢城之後,他有兩種選擇。

向西進攻平壤,或是拿下朝鮮南部其他城池,控制整個朝鮮南部地域。

海軍運過來的情報,讓崔秀珠下定決心。

軍長在平壤地區,打得非常保守。

現在主要是朝鮮新軍和朝鮮八旗作為主力戰鬥。

給外人的感覺,就是在練兵。

崔秀珠卻知道,軍長這是給自己爭取時間。

軍長都不急切,崔秀珠也不必著急。

他選擇派兵拿下朝鮮南部各個地區。

穩定後方之後,第三師主力再向西進攻平壤,直接斷了建奴的後路。

崔秀珠看到參謀長陸燕走過來。

他詢問道:“我們準備的怎麼樣?”

陸燕說著他這段時間做的事情。

“基本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朝鮮南部基本局勢能控制住。

我們以朝鮮國君李淏的名義,招募寒門子弟管理一些縣城。

咱們不懂朝鮮話,但寫下來的漢字,這些朝鮮讀書人還認識。

再加上朝鮮國君李淏的名義和我軍強大威懾力。

讓這些人管理地方,完全沒有問題。

我軍掌控著軍權,就不會出現太大差錯。

漢城和仁川這兩座城池,由我們進行軍管。

分別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用於管控周圍情況。”

崔秀珠說道:“我們兩人要去前線,就讓黃祝師留下來,負責對這裡進行軍管。”

崔秀珠指著這些運輸物資的朝鮮俘虜說道:“我也已經準備好。

有這些朝鮮俘虜幫忙運輸物資,我軍的行軍速度會很快。

我們攻打平壤需要走陸路,需要攻下來幾座位於內陸的城池,沒辦法請求海軍幫忙。

這些朝鮮俘虜物盡其用,由他們運輸大量物資。

這樣我軍就輕裝前進,儲存好體力,應對之後的戰局。”

陸燕和崔秀珠商量好之後,他們又去找祝師黃凱旋商議。

他們三人達成一致意見。

陸燕拿出鋼筆開始寫報告。

他寫好報告,又把它翻譯成密文。

“師長,這份報告由海軍交給第七軍軍部。

海軍船隻的速度,肯定比我們路上行動快。

軍長知道我軍行動之後,肯定會配合我軍。”

崔秀珠帶領第三師,從漢城出發,開始向著平壤發起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