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策不知道唐德峰相關的事情。

附近的官員聽到王仲策問話。

他們都做出傾聽的姿態,等待左都御史李元正,講述這個桉件。

李元正看到他們好奇的樣子,他簡單的敘述自己瞭解到的桉件。

荷蘭人戰敗之後,在爪哇島驅逐大華的商人和漢人,他們把漢人聚集起來,指使爪哇島當地的土著屠戮這些漢人。

其中有一名叫做唐德峰的漢人,他趁機跑了出來,一家三百多口,只有他存活。

他乘坐商船來到京城,找過都察院和順天府,請求給他主持公道,無功而返後,安心做生意。

離開都察院時,還詢問一些官員,有沒有管理這件事的衙門。

李元正說完,他嘆息一聲道:「這種桉件,本不該我們都察院管。

除非由陛下指定都察院管理。

我還以為唐德峰這人會認命,沒想到他會敲響鳴冤鼓。

畢竟萬曆三十一年發生的時間不算遠。

這種事情又沒有律法和前例可循,我們都察院也沒辦法。」

順天郡巡撫吳誠說道:「唐德峰這個人我也有印象。

我麾下的順天府知府衙門,沒有辦法處理這件事。

唐德峰還詢問應該上哪裡去處理。」

銀行行長周雲胥好奇的詢問道:「萬曆三十一年,發生什麼事情了。」

李元正簡單的說道:「當年發生的事情,它和現在發生的差不多。

西班牙在馬尼拉,也大量屠殺漢人。

當時前明朝廷,只給西班牙人寫了一封信件,就沒有其他的反應。

這件事情怎麼解決,也能看出來我們和西班牙人,友誼能維持多久。」

王仲策卻在一旁小聲念道:「這件事情我在典籍中也見過,還記過當時前明官員,請示前明萬曆皇帝之後,給西班牙人的回信。

「皇帝以呂宋久相商賈,不殊吾民,不忍加誅。

又海外爭鬥,未知禍首;又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以賤民興動兵革;

又商賈中棄家遊海,壓冬不回,父兄親戚,共所不齒,棄之無所可惜,兵之反以勞師。

終不聽有司言,爰降旨特行令所在,遣使傳諭爾等酋長部落,令鹹改悔,畏天守善,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

爾等當思,皇帝浩蕩之恩、中國仁義之大。」

大明當時對於這些海外的人,只當做棄民和賤民。

哪怕他們遭受到屠戮,也沒有理會他們的遭遇。

認為都是這些賤民自己的事情。

前明朝廷這個態度,也讓海外的漢人生存環境變得很惡劣。

以我對陛下的瞭解,陛下絕不會把這些當做賤民,應該會給他們一個交代。」

李志升表情凝重,心裡思索道:「前明朝廷,儒家掌握朝堂的主流,他們主流思想就是「豈以賤民興動兵革」。

陛下那可是很愛動兵革,現在是多事之秋,國家又要動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