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帶著文武官員離開議會。

今天的御前會議正式結束,官員們都離開紫禁城。

沒有突發的重大事情,等到元宵節過後,內閣等中樞才會恢復正常上班。

在節假日,只留下值班的官員,處理重要的事情。

蘇河和科學院院長田家鵬,一起乘坐馬車趕往大華皇家科學院。

他面帶欣喜的誇讚道:“田愛卿,明年將會實行新的歷法。

你從漢中那時就開始編撰的歷法,終於編撰好了。”

現在使用的歷法,還是大明早期編撰的歷法。

曆法的最大作用,就是指導農業生產。

對農業影響最大的二十四節氣,卻沒有在曆法之中體現出來。

每年還需要老農根據經驗,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日期。

老農估算錯誤,就會錯過農時,讓糧食減產。

這是因為舊曆,主要看月相。

農時主要看太陽在黃道的位置。

例如秋分就是太陽達黃道經度一百八十度,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舊曆受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其日期還有很多錯誤之處。

蘇河在科學院籌備之後,就讓他們根據新的天文知識,編寫出合適的歷法。

田家鵬介紹新曆法的情況。

“陛下,舊曆在這個時代,錯誤頻出。

陛下還有前明的崇禎皇帝,都發現這個問題,派遣官員編纂新曆。

我在漢中天文臺,記錄著地球、太陽、月亮的運轉週期。

確定太陽在黃道位置,它對地球的具體影響。

並根據之前的記錄,找尋這三個天體運轉的規律。

來到京城之後,我們獲得大明徐光啟等人編撰新曆法的資料。

大明儲存的資料更全面,他們連前幾朝記載的資料都有儲存。

這些資料極為珍貴,為我們提供參考的資料。

大華科學院和大華天文臺合作,分析這些資料,並進行歸納總結。

我們已經總結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規律。

之前的歷法,主要是看月相。

與農時密切相關的二十四節氣,卻是看地球在黃道的位置。

我們結合歷朝歷代傳承的黃道座標和現在天文學知識。

發現二十四節氣與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密切相關。

天文臺每年會測算二十四節氣具體的時間,透過新曆法公佈。

新曆法吸納舊曆的優點,以太陽曆為主。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時間非常穩定。

用這個時間作為曆法的標準,曆法不會因為時間的拉長,出現太大的錯誤。

根據天文臺的測定,地球圍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在365天5小時48分到365天5小時48分之間。

新曆法制定的時間是一年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