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和劉廣壽等打井隊相處這麼長時間。

他已經瞭解這些人的身份,他們大部分人都是招募的工匠學徒。

只有打井隊隊長劉廣壽是一名退伍老兵,他的右手大拇指被切斷,因傷退伍。

………………………………

李巖和打井隊到達葫蘆鄉鄉公所,村民們都觀看著這隻奇怪的隊伍。

他與當地鄉長鬍錄溝通,出示工部和延安知府衙門提供的公文。

李巖身邊,穿著制服配著槍的巡捕,就能證明他們身份。

但他必須按照流程,出示完整的公文。

鄉長鬍錄聽到李巖,是來幫助他們們打井,他激動萬分。

“秦王殿下沒有放棄我們這裡,希望你們真的能打出水。

我們這裡已經斷水半個月。

天再旱下去,那就要渴死人了。

我組織各村村民,需要去三十里外的河邊挑水。

一來一回六十里,再加上天熱。

用獨輪車運一大桶水,回來就只剩半桶。

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去河邊運水,就這樣水都不夠喝。

一些養雞養豬的人家,只能看著這些家畜渴死。

你們打水需要什麼地點,我們鄉里一定會配合。”

劉廣受詢問道:“有沒有山泉或是老井。

山泉和老井通常都在水脈上,在這種地方打井,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鄉公所前方院子裡,就有一口老井。

我們鄉公所,距離各村都差不多,在這裡打井正合適。”

李巖和劉廣壽,跟著鄉長來到一口老井旁邊。

劉廣壽觀察這裡的地形,他點點頭說道:“這裡空間也不錯,就在這裡先打一口井試試。”

打井隊隊員,立刻把騾車趕到這裡。

他們從騾車上,卸下來一個小型的鍋爐。

又從另一輛騾車上,拿起幾個鐵管組裝起來,很快一個鐵架子就搭起來。

幾名隊員開始搬運鑽井蒸汽機,把它架在鐵架子上。

鑽井蒸汽機由兩部分組成,傳統的蒸汽機和鑽井機器。

這兩種機器之間,不是用傳統的皮帶相連,而是透過齒輪組連在一起。

透過齒輪可以調節速度和轉動的方向。

劉廣壽看到機器搭建好後,他親自把鍋爐的蒸汽管道接到蒸汽機上。

剩下幾輛騾車,拉著水和煤,用於保證蒸汽機運轉和鑽井使用。

鑽井裝置搭建好後,鑽井隊員開始向鍋爐內新增水。

舀水的聲音,吸引了鄉公所周圍的村民注意。

幾位青壯漢子立刻圍了上來。

“水,這裡有水。”

他們走上前,立刻朝這裡跪了下去。

“大人,請給我們一點水,家裡的孩子和牛一天沒喝水了。

我們喝尿還能挺兩天,孩子和牛不喝水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