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無糧的百姓推給黃衣賊。

黃衣賊軍糧消耗一空,只能等待後方補給軍糧,拖慢了攻打北直隸的時間。

這件事情,我們可以交代各地的團練去做。

加入團練的佃戶,讓他們去城中協助守城。

不加入團練的佃戶,把他們所有糧食用於守城,讓他們去消耗黃衣賊的糧食。

我們在城外,一口水井都不留給黃衣賊。

這樣採取層層阻擊的辦法,不斷消耗黃衣賊的實力,拖延黃衣賊到達順天府的時間。

我們在通州、逐州、宣府等地佈置強軍,阻擋黃衣賊進攻。

有足夠時間,就能修建更強的城池,生產出更多的紅夷大炮和火藥。

同時加大京營的訓練力度和招募青壯協助防守京城。

只要黃衣賊久攻不下京城,他們肯定會退兵。

黃衣賊調動的軍隊和民夫超過百萬。

這會極大影響黃衣賊治下的春耕。

他們發現短時間之內沒有辦法攻下京城,肯定會退兵。

等到南方的勤王大軍到達京城,我們又和後金達成同盟。

局勢就會變得有利於我們。

大明不會亡,順天府肯定能守住。”

楊嗣昌語速極快,一口氣把他的計策全部說完。

他提出瞭解決辦法,給予崇禎皇帝希望。

大明朝廷現在沒糧、沒錢又沒人。

南方各省看到大明朝廷的現狀,只派少量的兵勤王,招募更多的軍隊自保。

北方只剩下北直隸、山西和山東三省之地。

現在想要守住大明,那隻能加強士紳辦團練的力度。

朝廷支援辦團練,將會出現藩鎮之禍。

朝廷不支援辦團練,大明都要亡了,又何必在意藩鎮之禍。

辦團練,這就是在飲鴆止渴。

崇禎皇帝聽完楊嗣昌的話,他臉上恢復了幾分生氣,重新振作了起來。

他看著一臉自信的楊嗣昌,又看了看旁邊,滿面愁容的溫體仁等內閣大臣。

崇禎皇帝激動的說道:“朕今後就把身家性命和大明的未來,託付給楊愛卿。

楊愛卿全權負責抵擋黃衣賊入寇,有權力調動大明所有兵力和官員。

持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

崇禎皇帝發現楊嗣昌表現的最為出色,他直接放權。

崇禎皇帝也瞭解楊嗣昌與黃衣賊有著血海深仇,他絕對不會投靠黃衣賊。

現在大明有能力,瞭解作戰,又用著放心的內閣大學士,也只有楊嗣昌一人。

楊嗣昌跪在地上,叩謝道:“微臣楊嗣昌,一定會驅逐黃衣賊,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崇禎皇帝採納了楊嗣昌的意見。

再次發聖旨,支援士紳大辦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