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壯直接拿出一道軍令,高興的說道:“你不用在這裡等待,我們可以出兵了。

我來這裡就是通知你,我們可以東進湖廣。

我們已經準備半年多,什麼事情早已經準備好,出兵過程也多次演練。

緊急演練突發情況下出兵,都演練了很多次。

軍隊已經不用準備,直接下令讓他們出兵。”

蘇山拿起軍令,仔細觀看,確定軍令無誤。

他興奮的說道:“我們等了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出兵的命令。

秦王十一月十三日就簽署了這道命令,用時一個月,才送到我們手中。

傳令兵的效率也太慢了,他要能快一些,我們就能提早很多天出兵。”

蘇壯道:“嘉陵江發洪水,水路不通。

從潼關到奉節,要從蓉城中轉,走陸路用時一個月,速度已經非常快。

這又不是在漢中,蘇鯉他們得天獨厚,只需要一兩天,軍令就能送到他們手中。”

蘇山也嘆息一聲,道:“之前不是有那種通訊塔,現在通訊塔通訊功能基本廢棄。

只起到烽火臺作用,用於傳遞一些緊急軍情和險情。”

“這也是沒有辦法,通訊塔經過實現檢驗之後,發現它最大的用途。

那就是與烽火臺作用相當,傳遞一些緊急又簡單的資訊。

如果秦王透過通訊塔傳遞軍令,經過那麼多道程式,誰能保證命令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透過紙質檔案加上密令傳遞,都需要驗證秦王的字跡和印章。

通訊塔根本沒有辦法保密,無法作為最高階的軍令傳達通道。

飛鴿傳書也是同理,傳遞一些情報可以。

傳遞軍令太容易被偽造了和丟失信件,根本就不適合。

軍令的便捷性,必須要為真實性和準確性讓步。”

蘇壯和蘇山兩人說著話,慢慢走到大營前。

蘇山看著停在長江上的大型運兵船。

他感嘆道:“如果秦王給予我們一定自主權就好了,我們就能主動向湖廣那裡發起進攻。

最起碼把巫峽整段地區和西陵峽奪下來。

這樣我們就能從容不迫,清理掉三峽航道的礁石。

三峽航道就是因為這些密集的礁石,只能走小船,根本無法走大船。

三峽落差太大,長江水流十分湍急,這導致船隻行進的速度飛快。

小船加上經驗豐富的舵手,遇到礁石還有希望及時避開。

這些人也熟悉三峽的航道,知道怎麼躲避礁石。

即使這樣的熟手,每走一趟三峽航道,一百個人也有一兩個人船毀人亡。

採用大型運輸船,根本沒有辦法及時躲避礁石,那至少會造成五成以上的傷亡率。

瞿塘峽航線的礁石,已經全被我們清理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