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召集所有高階軍官,除了分享明天斷糧的訊息,還有一件事情要交代。

“我瞭解過明軍的大淩河之戰。

明軍也是被建奴圍困,到了後期,大淩河城內很早就斷糧,開始是殺戰馬充飢。

後來戰馬吃完了,明軍喪心病狂,出現了人相食現象。

孟津縣城內的明軍,這是明軍最精華的部隊。

我還準備招降大部分明軍,一部分補充到各軍之中。

一部分加入警備軍,用於維持地方穩定。

一些陋習難改的明軍,把他們流放到邊疆地區,讓他們在邊疆地區當民兵。

但我招降明軍的前提,那就是他們還有人性和理智。

一旦因為極度飢餓,到了人相食的境地。

能活下來的明軍,基本都是喪失了人性的明軍。

這種已經不算是人,他們與畜生無異。

大家有什麼辦法?能瓦解城內明軍的鬥志,更快攻下孟津縣城。”

眾多軍官,他們聽到蘇河的想法,都在思考自己的辦法。

第三軍參謀長秦相坤,第一個發言道:“校長,我們應該派遣使者,去孟津縣城勸降。”

蘇河聽到秦相坤這個計策,他緊皺眉頭,道:“盧象升和孫傳庭都是硬骨頭。

他們不會投降,這些士大夫也沒有辦法和底層明軍共情,對我們也極為仇視。

我聽到士大夫寫的一句詩。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這句詩在大明士林中還頗受好評。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規則盧孫兩人未必會遵守。

在他們的思想裡,我們就是應該被處死的反賊。

派誰進入城中都十分危險。”

秦相坤聽到蘇河這麼說,他立刻解釋道:“校長,孫子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我的目的不是勸降盧象升和孫傳庭。

這兩個人投不投降,對整個計策影響都不大。

我派人進入城中勸降,主要目的是攻心。

大張旗鼓的入城,就是為了讓已經斷糧的明軍,知道他還有另一個選擇。

明軍知道自己還有退路,他們絕不會拼死抵抗。

甚至會有人想要獻城投降。

盧象升和孫傳庭能力再強,等到明軍陷入絕境,他們也無法掌控明軍。

哪怕盧象升和孫傳庭威望極高,明軍不獻城投降。

我軍進攻的時候,這些想投降的明軍也會出工不出力。

我們只需要把接納明軍投降的資訊傳達出去,派誰來傳達,這個一點都不重要。

明軍有了選擇,他們也就不會選擇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