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志激動的說道:“現在工業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按照王上的話來說,那就是需求不足,導致工業產品過剩。

拿下兩廣地區後,工業過剩情況減輕,但隨著兩廣地區工業化完成,工業會再度過剩。

我們需要獲得產品的傾銷地和原料供給地。

這在秦王府和大明治下,都找不到好目標。

開海禁是現階段,唯一能有效解決工業過剩的手段。”

其他尚書,他們對海貿不瞭解,都沒有發言。

在座的人誰都知道,開海禁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海軍每年大額軍費,不開海禁,獲得大量輸入性白銀,秦王府根本承擔不起海軍軍費。

稅務總局設立一個新的獨立運作部門市舶司。

這就是專門處理海貿和收稅的衙門。

秦王蘇河無心開海禁,何必多此一舉,建造規模龐大的艦隊,在稅務總局設立市舶司。

蘇河看著秦王府的大臣,沒有人反對開海禁。

他比較滿意,秦王府輕裝上陣,現在還沒有形成太龐大的利益集團。

秦王府開不開海禁,對這些官員毫無影響。

他們很多家族都開工廠,開海禁還有利於工廠賺取利潤,大部分人都是支援開海禁。

沒有人反對開海禁。

大明開海禁,非常多的利益集團阻攔。

哪怕是內閣輔臣多次推動,因為阻力太大,都沒有實施。

其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東南士紳和漕運衙門。

開海禁之後,誰都能出海貿易,以東林黨為主的東南士紳,怎麼壟斷海貿,賺取每年比大明歲入還多的銀子。

大明士紳一點都不窮,窮的是大明朝廷。

開海禁之後,還要給朝廷交稅,這就是在從自己身上割肉,肯定會極力反對。

大明還有百萬漕工,這些依託京杭大運河存在的漕工。

開海禁之後,海運代替河運。

大量的漕工就失業,這些無業的漕工,組織度還極強。

數十萬漕工造反,大明朝廷根本不可能承受。

蘇河面帶笑容,說道:

“這次凌雲殿會議形成決議,我會親自下旨開海禁。

三法司儘快起草《海洋法》和《海貿法》。

廣東市舶司現在準備的怎麼樣?”

蘇河讓秘書處書寫公文,正式下旨開海禁。

大理市卿吳棟林,站起身回答道:“王上,這兩部法律我們會盡快起草。

我散會之後和王上商量,這兩部法律的要點。

草案獲得王上批准之後,這兩部法律就可以正式實行。”

吳棟林彙報完,坐在他的位置上。

稅務總局局長蘇雀,起身說道:“王上,我調派稅務總局精幹稅警,去廣東組建當地稅務分局和市舶司。

現在廣東市舶司,已經能正常運轉。

市舶司專門有自己的緝私隊,裝備海軍淘汰的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