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鼎和樓。

廣州城內的舉人們,在廣州城穩定後,第一次聚會。

與上次聚會僅過去一個多月。

但這一個多月,廣州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人生也被改寫。

“我家上萬畝上好的水澆地。

只換到了銀行幾張存摺。

存摺上面確實有足夠的銀幣,每畝地的價格都按照市價收購。

不知道我們可以投向什麼地方,必須要把這幾張紙,換成實實在在的物資。

秦王哪天不認這幾張紙,我們就全完了。”

“是啊!銀行只允許取少量的銀幣。

說大量銀幣還在路上,要等四川那裡運過來。

我看秦王就是不想給我們足夠的銀幣,用幾張紙打發我們。

我們必須儘快把錢花出去。

只有花出去的錢,那才算真的錢。

我已經試過,現在存摺內的銀幣能花出去,大家儘快花出去。”

“盛名兄,聽說你被舉薦到國子監,畢業就能授予官職。

你有沒有什麼內幕訊息,給大家說一說。”

“是啊!大家都聽李兄和鄭兄的話,你們可不能過河拆橋,給我們指一條明路。”

李盛名看著這些拿話語擠兌他的人。

這些人眼紅他得到的待遇。

秦王蘇河特別下旨,承認他們這些士紳的舉人身份。

秦王府的舉人,沒有那麼多特權。

不能免稅,也不能左右大理寺判案。

舉人附帶的特權消失。

只是一個當官的門檻和參加科舉的身份。

他們這兩個領頭人,秦王府給他們兩個選擇。

前往漢中求學,繼續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只要成績不差,能考中進士。

肯定會給予一定的照顧,之後的仕途也比較順。

另一個選擇,就是參加國子監。

在國子監學習幾個月後畢業,會直接授官。

選擇這條道路,肯定會被正常科舉的官員排斥。

李盛名瞭解到,秦王府有很多非科舉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