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志在一旁介紹道:“這個小炮是虎蹲炮。

它是戚繼光將軍抗倭時發明。

全炮長75厘米,重36斤。

兩名戰士就能輕鬆抬起它,主要發射霰彈,一次能發射數百枚霰彈。

這種炮對付密集的敵人非常好用,能有效擊穿重甲敵人,對付無甲敵人殺傷力更大。”

蘇河看著虎蹲炮,這就是古代的迫擊炮,可以用於連排級支援火力。

張德志拍拍中型火炮道:“這個炮比我給衛所鑄造的那種大一些。

威力更強,非常適合隨軍行動。

它口徑75毫米,全長一米二。

重量只有八百斤,裝上輪子用一匹馬就能拉走。”

張德志指著重型火炮介紹道:“這個炮就是現在主流的紅夷大炮,專門用於守城和攻堅。

它口徑110毫米,全長兩米五。

這個炮重達兩千斤。”

蘇河看著眼前的三種大炮,黃銅色的光澤那麼耀眼。

只要火器廠能批次生產出大炮,別說是大明官軍,就是建奴來了,他都敢和建奴騎兵打場硬仗。

“我們去炮兵訓練場,試試大炮的威力。”

蘇河提出要求,大炮鑄造出來總要試試威力。

別生產出一批樣子貨,看著威力很強,打幾炮就炸膛。

張德志每種炮鑄造了五門,就這十五門大炮,用掉將近二萬斤銅。

青銅炮造價太貴,完全是在燒錢,一定要燒的物有所值。

蘇河讓傳令兵通知張瑜亮,拉著大炮去試炮。

張瑜亮的火炮營沒有去前線,現在正在抓緊訓練炮兵。

進攻普通村莊用不上火炮這個大殺器。

只有等到兵圍益門堡,才會用上大炮。

張瑜亮一臉驚喜的跑過來,看著面前這麼多大炮,驚喜道:“爹,鑄造這麼多大炮,你真厲害。”

有這些大炮,他的火炮營就不是空架子,可以上戰場。

張瑜亮立刻指揮手下士兵,小心翼翼搬運青銅大炮,生怕把它們磕碰著。

虎蹲炮兩名士兵就能抬著走,中型火炮一匹馬很輕鬆能拉走。

重型火炮需要四匹馬拉車,車轍壓在黃土地上,都陷下去10厘米深。

蘇河看到這種情況,他就為重炮運輸擔憂。

除了水運可以方便運輸重炮。

全是土路的道路透過馬車運輸重炮。下一場小雨,重炮就沒有辦法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