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

寶雞縣蘇家村。

村西破舊窯洞茅草炕上,躺著一個骨架高大卻瘦弱的青年。

身上穿著已經洗褪色的麻布衣,上面滿是補丁。

蘇河躺在床上發呆,剛剛穿越過來,正消化腦中的記憶。

他現在身份是明末陝西二十歲的農民。

原主也叫蘇河,農閒時給村裡士紳蘇舉人家裡打短工。

這兩年當地大旱不斷,今年又發生大規模蝗災,田地顆粒無收。

家中存糧三日前就吃完,只靠吃樹皮度日。

原主在蘇家莊負責餵豬,為了家人能活下來,他準備偷些餵豬用的米糠。

這次蘇舉人殺豬宴客,豬場管事帶人去屠宰豬。

他趁機偷些米糠跑回家,驚嚇和飢餓,讓他暈在家門口。

蘇河轉頭看著灶臺旁正在做飯的母親。

蘇母不到四十的年紀,因為獨自支撐這個家,高強度的勞動,已經讓她呈現老態。

蘇母看到蘇河醒來,臉上露出笑容。

“這點米糠不知道能堅持多久,蘇河,你不能再偷米糠了,這樣很危險,被發現你就被打死了。”

蘇李氏邊做飯邊嘆氣。

“縣裡大人來了,蘇老爺正在迎接,又到今年收稅的時候,家裡一文錢都沒有,現在可怎麼辦。

我們家的地都投獻給蘇舉人,要交六成租子。

怎麼還要交稅啊!

隔壁村李老爺要七成租子,但不用交稅,他們村還能剩下一些糧。”

蘇李氏從鍋裡端出一碗黃色的糊糊遞給蘇河,走向蘇河時,面色憂愁與蘇河談論交稅的事情。

蘇河記憶裡,不交稅很可怕,會被官府打個半死關進大牢裡,沒有人能活著出來。

他用勺子慢慢吃著米糠糊糊,味道十分苦澀,下嚥更困難,食物劃過嗓子像刀割一樣。

但這已經是不錯的食物,村裡大部分貧農開始啃樹皮。

咚!咚!鏘!

外面一陣鑼鼓聲傳來,這是官府胥吏要在村裡宣佈收稅的訊號。

“禍事了,禍事了!大嫂,你家攤上禍事了。”

語氣焦急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走進來一個骨瘦如柴的中年人,穿著破爛的麻布衣。

蘇河認出這人,這是他的叔叔蘇五牛,村裡的鐵匠。

“叔叔,出什麼事了?”

蘇河看到蘇五牛氣喘吁吁要摔倒,他急忙上前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