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周嬸,放心吧,阿兄到了上京,就只需要安心備考,明年定然能考上的。”

李慕婉替二老回了信,前後王林寄了幾次信回清平鎮,每隔一段時間便能接到李慕婉的回信。

起初大多是王父王母的話,後來信中自然而然就都是她的話。客棧小二來王林房間送信,程賢正巧過來尋他,見著桌上的信箋厚厚一層,不免問道:“王兄,這家書陣仗不小啊,這麼厚一疊,得有十幾頁吧。”

王林嘴角輕揚,自顧拆了信,第一頁是王天水和周英素寫的話,字跡卻是李慕婉所寫,“鐵柱啊,爹孃一切安好,無需多慮,婉兒常來家中幫襯,你且放心備考……”

翻到第二頁,餘下的就是李慕婉說的話。

程賢不由揶揄道:“這是家書嗎?莫不是把手劄都寄來了吧?”

手劄?王林心想倒是像,先前的信都是她的碎碎念,確實更像是手劄。

見他難得露出柔色,程賢試探他調侃問:“這般珍視,莫非是相好寫的信?”

“還有事嗎?”王林抬眼睨他,“若無事我要溫書了,不送。”

他毫不留情下逐客令,程賢也很是識趣,見他急著要看信也不多留,借了本書就出去了。

王林這才安靜下來認認真真細讀,她字型娟秀,又不失飄逸。

“阿兄,近來可好?京城的寒冬已散,早春臨近,早晚寒意未去,阿兄莫要貪涼。王叔周嬸身體無礙,阿兄無需掛懷……”

前幾頁都還是正肅的,寫著寫著便談起家常。

日複一日,王林書案上堆疊的家書越來越厚。

“永正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後院的老母雞孵了一窩小雞仔,周嬸哄著婉兒去看,可婉兒原本害怕,周嬸說小雞不啄人的,抓了一隻放到我手心,毛茸茸的,爪子很小。可婉兒拿了小雞,母雞便要過來啄我,還好周嬸攔下了。

“可是周嬸也是哄人的,小雞會啄人,只不過不疼罷了。”王林又讀完一頁,疊放一旁,尤記得她那時被一隻雞堵在門口不敢出來的模樣。

“永正九年,四月初五,清明時節,王家村的雨持續了好幾日,綿綿不斷,把婉兒養在院裡的山茶淹壞了。王浩又送了幾株過來,花影和王浩閑時也會過來探望王叔和周嬸,我們還一同上山採了藥。”

“哥哥從西域商人那進了幾味稀有藥材,婉兒研習醫書時,發現這幾味藥材對風濕腿疾極有療效,便給周嬸做了丹藥。周嬸服用後,雨天已經少有發作。

“王叔又接了一批木雕,是外州商人的單子,給的銀子多,工期不長。王叔這些時日精神氣可足,阿兄在京城大可放心就是。”書案前的提神香縈入鼻息,還是李慕婉做的香。

“永正九年,四月初十,雨停了,王家村春耕後的稻苗長得蒼翠。謝三嬸進了些稻花魚苗投進田裡,說是等稻子豐收時,魚兒就肥了。到時候要做一頓全魚宴,叫上村裡的人一塊吃。

“花影拉著我下田趕魚,婉兒竟然才知稻葉鋒利傷人會疼,回去的時候衣裳也濕了,但是婉兒覺著很開心,很愜意。”王林搖搖頭,眉目溢著笑意,又看完一頁。

燭火燃了一半,燈芯長了,他剪掉燈芯後繼續往下看。

“永正九年,四月十五,院裡海棠花盛開,哥哥的藥鋪生意越來越好,婉兒研製的丹藥也頗受喜愛。哥哥誇我丹道卓絕,婉兒知道他是哄我玩兒的。”

“鎮上的四大家族之一孫員外來店裡訂了一批藥材,婉兒還贈送了幾瓶清心養神的丹藥,若是他們用得好,說不定下次也會來定我煉制的丹藥。”

“永正九年,六月初六,盛暑炎熱,上山採藥的人少了,哥哥的鋪子生意承接幾批大單子,都是外州商客來訂的單,店裡人手不足,葛陽許浩來店裡幫忙。

“哥哥給他們支付了工錢,也知道他們曾經想要欺負我來著。不過哥哥既往不咎,同意讓他們來店裡上工。他們也不再是花溪村裡無所事事的小混混,還說若是阿兄科考回鄉,他們也要前來道賀。”

“永正九年,七月初七,鎮上乞巧節舉辦了燈會,花影拉著我去看了遊園燈會,河道放了許多河燈,兩岸停了不少畫舫,畫舫上能猜燈謎,婉兒贏了好幾只燈籠,哥哥卻說,那是有情人才去的活動……”他好似能感受到她寫下這段話時蘊藏的小失落。

“永正九年,八月十五,周嬸做了月餅,王叔說阿兄小時候最愛吃月餅,每到中秋便會吵著周嬸做,還有醬牛肉,周嬸常念著阿兄在京城吃得可好?睡得可好?阿兄放心,婉兒會寬慰周嬸的。”

“永正九年,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秋風已起,落葉飄零,王叔又完工一批木雕。想要把銀子攢下來,‘等鐵柱回來後娶媳婦用’這是王叔的原話。”李慕婉寫到這還特意解釋一句,“清兒阿姐許了縣城一戶人家,周嬸坐在院裡納涼時唸叨了下,‘若是那丫頭與鐵柱當初定了親,此時也該是王家抱孫兒了’這是周嬸的原話。”

王林輕笑,眼中滿是思念,離別王家村已有大半年,在京城備考的日子,他每日都不敢鬆懈。

“……”

“阿兄,一別數月,百花落盡月又西,這是婉兒想與阿兄說的話。”王林手中留著最後一張信紙,指尖劃過最後一行字,久久停留。

李慕婉信中字字不言相思,卻字字傾訴著思念,那如潮湧的念想最終化作一縷清風,從王家村吹到京城。

李奇慶一年來見著李慕婉在王家忙前忙後,悉心照顧,心底的愁容越發重,見她樂在其中,又不願多提。

永正十年,正月十五,京城百松書院舉辦詩會,廣邀學子赴會,京城世家大族公子小姐,京城文人墨客,皆會到此。

王林本不愛熱鬧,奈何程賢早早就來邀請,只道京城各路文人皆數到齊,興許還能結交不少賢才,往後若在京城立命,自是少不了與這些人往來。

京城元宵燈會比清平鎮的繁鬧數倍,十裡華燈,九城宮闕,三千華燈如同懸掛星河的星點,人聲鼎沸,詩會設在畫舫中,能承載上千人的畫舫,許多州郡前來的學子都不曾見過如此壯觀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