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門而入,只見丁冕正躺在160度後仰的人體工學椅上,雙腿高高翹起,放在辦公桌上,一副好不自在的模樣。

一看到陳以清,他頓時有些尷尬,輕咳了一聲,不緊不慢地將雙腿放了下來。

身體也隨著椅背的悄悄滑動,慢慢地坐直了。

“陳主任,找我有事?”丁冕一本正經地問道。

陳以清也沒有在意這些細節,大踏步走到辦公桌前,將手中紙張拍在他辦公桌上。

同時目光直視對方,問出了那個一路上在腦中徘徊許久的問題。

“丁博,你那個神經幹細胞和免疫T細胞共同移植,提高神經幹細胞存活率的辦法,在脊髓中也能起到作用嗎?”

“當然可以啊,你打算治療什麼病?”

丁冕一聽這話,才知道對方是響應自己郵件而來,頓時興奮起來。

“漸凍症!我已經苦漸凍症久矣,卻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治療辦法。”

陳以清不假思索地說出了答案。

“那太好了,咱們可以一起研究治療方法,這絕對是打響幹細胞療法的第一炮!”

丁冕雙手鼓掌,大聲喝起彩來。

他瞬間變得比陳以清還迫不及待:“陳主任,要不現在就去我的實驗室看看。”

“走,同去!”

陳以清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兩人光速換上實驗服,進入細胞培養房。

“事實上,神經幹細胞的分化,我一直很重視。”

“你也知道,多能幹細胞的生成和分化,非常依賴細胞之間各種訊號的精準傳遞。”

“當幹細胞開始特化,發育成各種更精細的器官內細胞,不同的分子訊號會在細胞間傳播,這樣細胞就可以和它們的鄰居一起,合作完成各種任務。”

“這樣精細的調節過程,就是所有動物的胚胎髮育過程。”

“要想構建人體,哪怕只是構建一個器官,光有細胞的DNA是沒用的,細胞需要處於群體組織之中。”

“光是說基因的話,一個大腸桿菌細胞跟人類細胞,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我原本的想法是體外培養人體器官。”

“為此,我做了好幾個方面的研究,從易到難,逐步深入。”

“一開始研發出了體外類器官,比如迷你腎,迷你大腦。”

“但它們並不完美,徒有其形而無其神,無法形成真實人體器官的結構,也沒有它們的功能。”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發育的時候是孤立的,缺乏來自周圍組織釋放的必要引導訊號。”

“交流,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重要,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石。”

“細胞也跟人一樣,是群體性社會生命,只有在細胞群和組織裡,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特長。”

“我越研究越發現,細胞竟然是擬人的,字面意義上的擬人,你說神奇不神奇,呵呵。”

“這特麼就是我做幹細胞研究最大的感悟了。”

“呵呵,不好意思,話題有點跑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