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敲定以後,方院長馬不停蹄地向省裡彙報,趕在年前把事情辦了下來。

一直到今天,看到哈里森出現在自己面前,他都還有種如墜夢中的感覺。

不過,他心裡也很清楚,對方千里迢迢地趕過來,並不是要欣賞那些爛大街的手術和治療方案,而是衝著三清的臨床試驗過來的。

這一點,哈里森博士也表示得很清楚。

因為三清集團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在國內完成臨床試驗後,才會考慮拿著試驗資料去鷹國申請FDA稽核。

等到國外同仁能在臨床上見識到這項新技術時,起碼一年已經過去了。

中間這段時間,國外醫生們只能在各大期刊上,無比豔羨地看著國內醫生們,拼命在水相關的臨床論文。

能不拼命嗎?國內醫生終於等到了這麼一個機會,可以發表全球第一例臨床案例,那可不得拼命發論文。

要知道,一種先進,具有突破性的治療方法問世後,第一個發表臨床論文的人,絕對能拔得頭籌,名聲鵲起,甚至能在醫學史上留名。

以往,這樣的好事都是落在國外醫生們頭上,怎麼也輪不到他們。

因為沒有突破性的新技術,自然也就不會有臨床案例。

他們往往都是看到國外醫生治好病人發的論文,才知道有這麼一種新的方法可以拯救病人。

以前許多新技術要引入國內,往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

再加上在醫院實操的時間,不客氣地說,造成了國內外醫療界近十年的技術代差。

而現在,這種現象徹底顛倒了過來。

第一個使用人造血液搶救大出血患者的臨床案例。

第一個使用奈米藥丸治療超級細菌的臨床案例。

這些全球第一,如今都屬於昆市第一人民醫院了。

對於醫院的醫術和聲譽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提升。

後續源源不斷的新案例,也都出現在華夏國內各大醫院裡。

跟國外的醫生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他們變成了那個只能看著論文,發出陣陣驚歎的人。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三清的橫空出世,給華夏醫學界帶來了太多的改變和提升。

以至於國外的有識之士,已經無法忍受這一現象的繼續。

他們想得很美,既然在國外等不到,那就來華夏的醫院學習,提前參與到三清的臨床試驗中來。

方院長想到這裡,心中不禁冷笑起來。

“想來搶論文首發嗎?我是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起碼得臨床三期,才能讓你們參與進來,與此同時,還得在醫院給我好好幹活。”

“既然是學習和交流,那必然是相互的行為,不可能只有單方面的教導,否則就不公平了。”

“趁這個機會,也讓院裡這些醫生們開開眼,看看全球最好的醫院裡,醫生們的醫術都怎麼樣,得好好向他們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術。”

方院長打定主意,嘴角露出一絲老狐狸陰謀得逞後的微笑。

這一切,哈里森博士自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