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人的聯手主持下,再生塑膠行業大會連開了三天。

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廠家都聯合了起來,組成了行業聯盟,並商討出了一個價格保護機制。

雖然不是全國所有的廠家都在,但核心廠商全都參加了。

所以這個聯盟還是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擁有行業定價權。

衛康相信,只要這第一批吃了螃蟹的企業得了實利,後面一定會有其他廠商源源不斷地加入進來。

國內廢塑膠加工企業與廢塑膠回收區域分佈基本一致,多集中在華北,華東,華南地區。

因此,只要這三個地區的廠家先聯合起來,基本上也就大局已定。

等到成本都降下來,廢塑膠回收體系也變得完善起來,再將先進的經驗不斷傳播到華中,西北,東北和西南等地區,從而輻射全國。

而要想達到如此宏偉的目標,都得倚靠三清的超級酶技術。

衛康估計,等超級酶正式投入使用,廢塑膠回收的效率和成本都將大大降低。

以前國內再生塑膠技術和產業鏈都未成熟,國產再生塑膠比起進口貨,平均成本要高出20%左右,售價卻低很多。

國產再生塑膠平均售價四千左右,進口再生塑膠價格卻高達七八千一噸。

如果用了超級酶解技術,國產再生塑膠的成本比進口要低,質量卻更好,自然可以賣得更貴。

要知道,塑膠多次再生以後,效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一般來說,常見塑膠一次再生後,都會變色,效能有所下降。

至於多次再生後,顏色都會明顯地加重,變成褐色,各項效能也有急劇下降的趨勢。

所以才會賣不上價,質量好點的塑膠製品都是新料攙著再生料一起做的,才能維持穩定的效能。

但是超級酶降解的塑膠不一樣,得到的塑膠單體跟新料差距不大。

完全可以不斷迴圈使用,達成完美閉環。

這樣一來,只要國產再生塑膠跟進口料價格差不多,誰還會去買進口料。

不過,也正是因為成本優勢太大,衛康才會擔心。

他怕這些再生塑膠廠家手握殺器,卻為了搶奪市場,主動打起價格戰,把塑膠顆粒賣成白菜價。

比如,明明質量比進口再生顆粒要好,卻還是賣4000一噸的低價,甚至因為成本大降,為了搶奪客戶,還虧本賣到3000塊一噸。

那他可就要吐血三升了。

畢竟,這事不是沒發生過,一些國產廠家在面對海外客戶的時候,什麼低價都給得出,甚至賠本賺吆喝。

為了不得罪客戶,哪怕把以前賺的老本都吐出來,也做得到。

一轉頭到了國內,卻打著做生意虧損的藉口,不是拖欠供應商貨款,就是降薪加班,盤剝工人。

衛康就不明白了,這些人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實在不賺錢,就乾脆別做這單生意了不行嗎?

非得把褲衩都賠進去,也一定要跟客戶做朋友嗎?

也未免太卑微了。

在他心裡,做生意是一定要有利瀾的,甚至利瀾越高越好,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資本家。

這些管理低下,跪舔客戶,專門賠錢的廠家,完全是自作自受,乾脆早死早超生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