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種子大戰,華夏上門送溫暖(第1/3頁)
章節報錯
先正達和中糧集團一手超級豆種,一手大豆訂單,聯手在菲洲殺了個七進七出,橫掃各國大豆種植市場,吃下了菲盟大部分國家的大豆種植業務。
這些國家都在菲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擁有大片適合種植大豆的土地,這次全都被綁上了戰車。
與此同時,國內的種子團隊也是喜訊頻傳。
超級玉米,超級小麥,超級水稻,超級花生,超級土豆等一系列的基因作物,都相繼在實驗田裡獲得了豐收。
而有著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的加持,快速育種的量產技術也隨後面世。
這些高產基因作物的面世,震驚了整個種業界,極大地鼓舞了所有從業人員。
央視還特地做了一場專題報道,在新聞上大肆宣揚基因農作物的神奇,引發了全國性的轟動。
在這種局勢下,所有業內人士都敏銳地嗅到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果然,沒過多久,一件大事發生了。
農業部官網釋出通知,轉基因以及基因編輯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印發施行,多個大豆,玉米,花生,土豆以及水稻品種獲得了基因安全證書。
這則通知,猶如一春雷猛然炸響,標誌著華夏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徹底放開了。
同時也預示著華夏的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一直以來,轉基因技術都被許多人視為洪水猛獸,許多離譜的副作用廣泛傳播,導致大量民眾對轉基因作物都非常排斥。
事實上,一些人反轉基因是因為這項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摸不透這些外國人的底,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害,就象喝酒喝了蒙汗藥,在不知不覺中中招,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到時後悔莫及。
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重大技術之一’,既然是科學,那麼華夏的科學家就要研究它,利用它為本國服務,完全沒必要談之色變。
更何況,基因編輯技術面世之後,轉基因技術已經失去了其重要性,未來,是基因農作物的天下。
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只需要短短時間,就完全可以達到自然育種的同樣效果,而無需像轉基因技術一樣帶入外來基因組,無疑在安全性和效率上大大勝出。
之前由於華夏的科學家沒有掌握轉基因技術,所以不宜大面積推廣轉基因糧食,避免被外國人掌握民族的命運。
直到三清的自有基因編輯技術的面世,標誌著華夏的科學家已經徹底掌握了這一利器,再也不會被西方勢力扼住喉嚨,所以基因農作物種植的放開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現在,華夏的科學家完全可以研究培育自己的基因作物種子,徹底實現種子自給,斷絕卡脖子的任何可能。
值得慶幸的是,華夏的種業雖然大而不強,但一直都比較硬氣。
主要糧食品種都已全部國產化,水稻,小麥,棉花,大豆都有自主選育品種,現在更是有了超級種子,算是徹底補上了最後一塊短板。
洋種子的情況主要表現在蔬菜種業中,而且份額也在日漸減少。
我國蔬菜常年種植面積3.3億畝,國外蔬菜品種市場份額已由5年前的20%下降至目前的13%。大宗蔬菜如辣椒、番茄、大白菜、甘藍、黃瓜等,都是以國產蔬菜品種為主導。
所謂的“洋種子”,主要在於青花菜、雜交抗病菠菜、雜交菜用胡蘿蔔、耐抽薹大白菜等幾類蔬菜作物,由於種植面積少,總體影響非常小。
大體來說,華夏的種業安全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而徹底放開基因農作物的種植之後,種業市場的火爆也在預料之中。
歷史上,東北違法轉基因產品直接帶來了2030%的產量提升,因此賣的非常火爆,隨著國產化的提升,這部分市場將直接被超級種子們替代。
而一手拿著農藥,一手拿著種子的全球農業巨頭先正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閉環。
它的下一步策略,業內人士閉著眼睛也能想到,必然是為基因作物定製全新的農藥,實現捆綁銷售。
這一年,將成為基因技術商用的元年,基因種業的全新故事即將開始。
大眾的熱情很好地反應在了股市上,先正達以及一眾農藥和種業公司的股價瞬間飆漲。
全國種業投資欣欣向榮,展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新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