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到了京城,生計又將如何解決?那老爺給路費已經是仁至義盡,雪中送炭了,再幫他們也不好意思,可能性也不大。
忍冬悄悄哭了幾日,父母衣衫襤褸,頭發花白,拄拐在秋風蕭索揭起一片茅草屋頂的堂中互望發愁,無可奈何。
也許是見到父母如此,也許是勇氣先行,忍冬一咬牙,寫下了一封信。她不敢求去韋家名上,那算要家族的恩情,她只是寫信給了那個曾有一面之緣的心善姑娘,求她幫助。這是她自己承的恩,不用讓爹孃背上求人的枷鎖。
她下意識覺得,那姑娘人美心善,一定會濟危扶困。對於那姑娘來說,銀子可能也是身外之物,不會因此感到為難,忍冬這麼想著,也就豁出一切送出了這封信。
沒過幾日,回信就到了。裡面有幾張大額銀票,出乎忍冬意料的是,裡面還有一些寬慰調皮的自在話。
那姑娘鼓勵她說,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這些能幫到她,那就很好。
還說,她還記得自己,對自己印象很好。
最後說,祝她前程似錦,家人平安。
幾年過去,忍冬一直記得這姑娘叫陳綰月,在學業上也一直不曾懈怠半分,只求來日還了恩情,再好好謝過她。
如今她靠著才學,在幾個大戶人家裡教書,已經能奉養雙親,並且日子也還能夠自給自足,在長安城外不遠過得下去。
她本來想再闖出一些名堂來去見陳姑娘,不想突然遇到了翟佳和鳳五兒,一聽是和陳姑娘家人有關的大事,更兼是國難當頭的大義之事,鳳五兒講明後,她和爹孃便遮藏了他們,並保護好傳國玉璽。
這才有了今日之事。
韋史大喜,一聽原因,對自己那位兒媳婦更是贊不絕口,盧夫人因知崔燈霓的過往種種,假象消去,雖無過分情緒表露,但也能做到不提過往,從此真心認可了這位兒子非她不可的兒媳。對此,陳綰月只是微微一笑,心想這樣就足夠。
畢竟世上甘願付出真心的能有幾人?正如韋延清曾告訴過她的那些話,她也就明白了,對於家人來說,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一環,至於其他寶藏,韋延清會毫無保留地給她。
什麼是家,這個問題她曾不止想過一次。
然而當韋史稱贊,盧夫人認可,她卻能做到心平氣和對待,並且無私回以真心的時候,家的概念也在她心中忽然跳出迷霧花叢清晰起來。
有一棵樹,終於在心裡落地生根。
在這棵樹還是幼苗的時候,老夫人呵護過,姊妹們甚至是霓姐姐也呵護過,還有兒時韋伯父毫不吝嗇對她的誇贊,盧夫人喜歡抱她……不計其數,這些彙集起來,在韋延清為自己撐起的保護中茁壯成長。
灌溉、除蟲、修剪。
他精心又細致地呵護她長大,從綰妹妹,到妻子。
到如今,她終於再次擁有了真正的家,即使過程曲折。
他們是在她意識到這一轉變後的又一年春日成婚的。
那一天紅綢掛滿秦王府,太後陪她說了好久的話,好在老人家身體還康健,眾人也就不去催促,還有綺羅明珠和凝香三個,也來婚房陪她坐了一會,再然後是盧夫人。
出嫁前一天,她孃家的嫁妝,由太後一手承辦,出嫁前的事宜,盧夫人也隻字不提地滿面歡喜,默默作她孃家的人過了一切該走的流程,還有杜姨媽。
最近景王一直在殷勤追逐,杜杳索性也藉口有喜事來常來這邊,只是照景王的架勢下去,遲早會俘獲芳心,一日夫妻百日恩,若他有能耐,追回了感情,那是他們夫妻共同的福氣。太後娘娘她們是這麼說的。
那天盧太妃和晉王等也來賀喜了,大喜之日,眾人沒有不冰釋前嫌的道理。
崔琛和錢乙別無二話,只借著喜酒醉個七八分,向韋延清道:“咱們是兄弟,可我當日卻不信你,慚愧。”
韋延清也不計較,笑一笑,恩怨消,他們十六個人連同長生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同樣的,彷彿仍舊是他和錢乙關系最好,他們大抵是天生就註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