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年,王廷湊殺田弘正,穆宗發七鎮兵馬討伐成德,魏軍兵變後,討伐平叛戰爭不了了之,穆宗也只能派韓愈去鎮州宣撫王廷湊,承認王氏割據成德。

先帝當年大發五鎮之兵出雲州討伐李鴉兒,最後也赦免了李鴉兒。

故而這回朝廷的動作雖然很大,但在李茂貞看來,只要自己先一步打下了興元,把生米煮成熟飯,再抗住朝廷的第一波進攻,小皇帝最終還是得罷兵承認。

處理結果他甚至都能猜到,先下詔承認自己山南節度使職,然後再按照慣例加封爵位或者職官,不是岐國公就是同平章事的宰相銜,最後再單發一旨宣慰自己。

這路子,李茂貞太懂了。

但他沒想到

的是,新即位的小皇帝居然這麼強硬,不但在詔書裡把他罵的狗血淋頭,還史無前例的驅逐鳳翔進奏院,召回鳳翔監使,解散了鳳翔監軍院。

不死不休,不死不休啊!

“小皇帝故意給本帥挖坑,想逼著本帥做賊啊,本帥才不會上他的當!”

李茂貞心頭惱怒慌張不已,面上卻裝出一副鎮定的樣子,先是看著監軍使韓全誨說道:“諸位公公既然命令監軍使回京述職,那監軍使今天就連夜啟程罷。”

李曄知道韓全誨和李茂貞的私交甚好,所以特意交代了內侍省。

命令韓全誨回京述職的文書,六名內侍監全都簽名蓋印了,韓文約還親自給韓全誨寫了一封家書,要他收到訊息後,就想辦法儘快從岐州脫身。

韓全誨是韓文約養子,眼下的韓全誨還沒發展到歷史上的權勢,並不敢違抗父命,聽到李茂貞放他走人的話,韓全誨心中欣喜,面上卻裝出為難的樣子。

“韓某一走了之,倒是遂了奸臣心意,可這又置大帥於何地?”

魏博驕橫稱雄一百餘年,牙軍兵變那麼多回,歷任大帥都沒有趕走監軍使,如果我真把監軍院幕府解散走人,你李茂貞豈不是自予他人指責的口實?

李茂貞恍然大悟,連忙道:“中使出監各鎮乃本朝定製,輕易不可廢除更張,還請監軍使回京後轉告內侍省諸位公公,另派一位中官前來岐州開府監軍!”

韓全誨一笑,點頭道:“自當從命,大帥儘可放心,韓某且去交接手頭事。”

“軍政繁忙,本帥沒有置辦別宴,還望監軍使莫怪。”

李茂貞起身走到堂下,對長子李從照說道:“從照,你代父親送送韓伯。”

當天下午,韓全誨卸任鳳翔監軍使回京。

李從照等人奉李茂貞命令,把韓全誨一行人一直送出了岐州城。

韓全誨走後,李茂貞又對掌書記劉五尋交辦道:“劉書記馬上寫道進奏章,只要朝廷殺了國賊楊守亮和張威,本帥立刻罷兵,言辭恭敬些,連夜派人呈送天子行在。”

收到這封進奏章的李曄只是一笑,這廝果然是一介匹夫。

漢景帝當初希望以晁錯的死免兵戈,但殺死晁錯並沒有讓七國軍隊停下進攻的步伐,分封諸侯反而認為景帝軟弱無能,於是劉濞自稱東帝,與中央政權分庭抗禮。

前車之鑑,後世之師,李曄怎麼可能信了宋文通的鬼話。

“把這道進奏章抄寫一千封,給守亮和子遠各送一份,剩下的廣發山南將士。”

“命翰林待詔陸伯言持節武亭川,告訴守亮,朕信他,永遠信他。”

“傳旨張威,命他做好接駕準備。”

聽到李茂貞請殺楊守亮與自己的第一瞬間,張威及其部將嚇得不輕,一個個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柳璨聞訊,為防牙軍生變,當即孤身赴節帥府斡旋。

及至衙內,後院牙軍拔刀開弓迎接柳璨,將士手執兵器將柳璨圍在院中,張威躬身見禮,對柳璨說道:“乃將士放肆無禮,而非本帥之意,柳公勿怪。”

被刀槍指著,柳璨卻不慌張,反而厲聲訓斥張威道:“聖人認為你有將帥才能,所以才命你接替楊侍郎山南節度使職,想不到你竟然指揮不動這些後院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