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將說道:“朝廷沒有下詔強徵,大帥奈何如此巴結?”

“這麼好的基業,這大好的河山,咱們在這逍遙自在的多快活?”

盧彥威自己就是牙將出身,也不知道怎麼跟這幫人溝通,只好找來攛掇自己入朝的節度判官劉開道,劉開道一如當年指斥盧彥威篡位一樣強勢,指著帶頭鬧事的軍官罵道:“王建倚靠劍門天險,坐擁西川二十四州富庶之地,手握十萬大軍,卻把全家九族陪得乾乾淨淨。”

“鄂嶽杜洪,手握八萬淮西悍卒,結果九族八百口被斬長安獨柳樹下。陝虢王拱,內有五萬甲士,外有強援張全義王重盈,最後在陣前被官軍擊斃,被雷管炸得屍骨無還。”

“張全義坐擁東都十二郡,自縊上陽宮,妻妾兒女投水自殺。”

“魔頭李罕之夠不夠兇殘?手握四萬河內勁旅,外有強援李克用,舉家**大帥府!”

“朱溫坐斷宣武戰未休,打遍四方無敵手,帶甲三十萬,結果怎麼樣?”

“洛陽一戰,將士傷亡超過五萬,灰熘熘回了虎牢關。”

“還有淄青王師範,擁兵十萬,早已經上書請求舉家入朝了。”

“這些人哪個不比橫海強大,我們哪一樣比得上人家?”

“大帥請求入朝乃是為了我橫海軍長遠考慮,為了爾等身家性命考慮,爾等不但不理解大帥的苦心,還敢在此聚集叫囂,是要陷大帥於不忠不義,等到皇軍壓境好倒戈立功嗎?若果真是這樣,劉某這就奏明朝廷,請朝廷發兵殺了爾等這群賣主求榮忘恩負義之徒!”

聽到這些話,橫海將士再不敢阻攔,於是盧彥威正式上書請求入朝。

河東、魏博、成德、易定、橫海、淄青、盧龍七鎮,先後或割地或遣質或舉家入朝,眼見河北中原大地將要一片龍旗飛揚,一直在山東觀望天下形勢的朱瑾朱瑄兄弟也坐不住了。

鄆城大將賀瑰勸諫朱瑄道:“天下大勢非常明瞭,還請大帥早日為自家打算,如果不入朝就只能聯合朱溫抗衡朝廷,不過大帥覺得朱溫能贏嗎?在末將看來,大帥不如入朝。”

“大帥雖然篡位有罪,但在這個關節,天子決不會薄待大帥一族,如果頑抗下去,等到朱溫敗亡,就是我鎮滅亡之日,到時候朝廷新仇舊恨一起算,大帥覺得自己是什麼下場?”

賀瑰的勸告終於打動了朱瑄,朱瑄決定先表個態。

於是繼王處存和盧彥威之後,天平軍節度使朱瑄上表為朝廷推舉賢才。

這個賢才不是別人,就是朱瑄的長子朱建和次子朱允,朱瑄聲稱這兩個兒子,大的忠厚老實,熟悉軍務,任勞任怨,小的聰明好學,文學過人,朱瑄認為兩個兒子都是廟堂之臣,所以不敢私藏,本著內舉不避親的原則,特地向朝廷舉薦兩個兒子,請皇帝明察任用云云。

“這個孽障,居然敢跟朕討價還價。”

李曄嘴上雖然罵罵咧咧, 臉上卻全是笑意。

翰林學士崔遠道:“臣等也是沒有想到朱瑄這廝狡猾至此,明明是送子入朝為質表意,到他那裡卻變成了內舉不避親,為子孫謀取後福,這個朱瑄很狡猾,朝廷不得不警。”

李曄不屑道:“這等匹夫,膽敢反覆無常,朕滅之如去毫毛耳,這廝吃準了朝廷要面子,來了招以進為退,既然朱瑄開出價碼來了,你們下去好好商議一下,看看怎麼還。”

歸暗道:“朱瑄示好是好事,如果朝廷開出的價碼合適,下一個上書納質的就該是泰寧軍節度使朱瑾了,所以朱瑄的兩個兒子,臣的意思是,弘文館去一個,神策軍去一個。”

李曄卻沉默不答,似乎還在思考。

崔遠建議道:“臣以為,官可以給個不小的官,但不能給的輕易。”

“朱瑄既然示好,於情於理朝廷都該接著,爭取儘早解決河北中原,好全力西進收復河西安西故地,這些主動派遣質子的藩帥,朝廷不能輕易授官,不能他想要我就一定要給。”

“所謂功名馬上來,朱瑄的兩個兒子若是想要,就憑功勞來取好了!”

“也行,你們翰林院下去議個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