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隨著商賈旅人的活動,漢中李狗兒的故事傳遍北國各鎮。

朝廷在洛陽跟朱溫拼命,汴州北面行營都統李克用也動了起來,他本想借道魏博進入河南,卻被羅弘信再次拒絕,李克用遂以羅弘信勾結朱溫對抗朝廷的罪名對魏博用兵。

本著河朔三鎮同氣連枝的優良傳統,出於和李克用不共戴天之仇,成德節度使王鎔毅然發兵幫助魏博。

朱溫以李克用矯詔亂命,借討賊之名行兼併之實的罪名,協調照會盧龍李匡威、幽州劉仁恭、橫海盧彥威、鄭滑楊師厚四鎮出兵,會同魏博成德二鎮會討逆賊李克用。

訊息傳來,和朱溫有仇的天平軍朱瑄和泰寧軍朱瑾起兵響應李克用。

至此,河內、橫海、魏博、成德、河東、昭義、盧龍、幽州、鄭滑、天平、泰寧、宣武均已捲入戰爭,中原各鎮僅剩易定節度使王處存和平盧節度使王師範還在猶豫。

整中原亂成了一鍋粥,河南也好不到哪裡去。

朱溫的武寧軍、毫州軍、陳許軍、徐泗軍正在西起郾城東到清江口的漫長邊境線上防備聽命李曄的江西鍾傳、鄂嶽楊守亮、湖南鄭谷、淮南楊行密、浙東崔安潛、浙西錢鏐。

更遠的地方,福建、靜海、黔中、桂管、嶺南的兵馬還在路上。

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其中以洛陽為主戰場,朱溫率六鎮十五萬精銳步騎在這裡與劉崇望統率的二十四萬唐軍對峙。

當李狗兒的故事以非比尋常的速度傳遍天下,全國公卿都陷入了沉思,僖宗皇帝真是被杜讓能和劉崇望這兩位宰相跟宦官楊復恭合謀害死的?長安天子真是漢中李狗兒?

朝廷正與朱溫鏖戰方酣,怎麼又鬧出一個假皇帝來了?

這麼巧?

據說李振送回來了壽王妃何芳鶯的衣帶血書,不知道是真是假,滄州節帥府,王處存一個人沉思了很久。

像他這樣的外臣,根本就分不清李狗兒和李曄,操縱廢立的一直是宦官,《偽帝錄》和《唐史紀事本末》記載的是楊復恭殺了真壽王立了傀儡李狗兒,這樣的情況不是不可能。

如果那個李狗兒真跟壽王長得一模一樣,則可能無限大。

對於宦官來說,一個聽話的傀儡比一個排斥宦官的壽王強得多,面對瘋傳的野史話本,中立派都在分辨真偽。

朱溫集團則是高舉正統大旗,號召天下唐臣起兵勤王,誅殺杜讓能一干國賊,迎立懿宗六子蜀王李保承繼大統,號召天下人認識到李狗兒的醜惡嘴臉和劉崇望的歹毒用心。

至於李曄,一笑了之。

《長樂外史》發表大量長篇社論,痛批朱溫一干逆賊的無恥行徑,保皇黨紛紛發文駁斥影響力最大的《偽帝錄》和《唐史紀事本末》,隨僖宗流亡成都的老臣相繼出場作證。

擁護李曄的封疆大吏也相繼上表宣誓效忠。

李曄的辦法倒是簡單,殺人。

…….

李振被抓住了,逃往汴州的路上在潼關被捕。

一併被捕的還有司農寺太倉令張俊惠和潼關防禦使莫毅,這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宦官褚熊在李振身上敲詐不出任何東西,轉手就把他投進了詔獄,張俊惠因為充當私鹽販子的保護傘向朱溫賣鹽,也被投進了詔獄。

潼關防禦使莫毅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本來是武學畢業的軍官,成績名列同期前茅,不知道怎麼就上了李振的當,竟然暗中跟李振歃血為盟,約定等朱溫大軍打到陝虢,他就和李振一干人在潼關起事響應勤王之師。

詔獄位於清明門的碑林巷,李振兜兜轉轉七年,最後又回到了這裡,當年李振還不是宣武判官的時候,作為勳貴子弟的他經常在這裡觀看碑文書法。

掐指算來,李振離開這裡已有七年之久。

碑林巷荒蕪殘破,那年離開的時候,李振滿心歡喜,以為自己再也不會回來,沒想到七年之後,自己終究還是回來了,同樣是碑林巷,不同的是,換了人間,多了東廠。

……

世上有被下獄之後還自得其樂的官員,也有找機會逃跑的,還有被屈打成招的官員,但是從來鮮有被鐵水灌耳、炭火燒舌、夾棍連腿、鐵絲鎖骨之後還寧死不屈的官員!

……

冰冷的火把照耀下,眼前是一條長長的甬道。

甬道的兩側便是監牢,李曄帶著一群宦官一路前行,一直走到甬道盡頭,盡頭是一個鐵牢,漆黑一片。

一個披頭散髮的男人被鐵鏈鎖在十字架上,自始至終李振沒有說過一句話,褚熊不止一次揚言要殺了他。

每當遭受威脅,李振總是回以大笑。

“數千日夜切齒,今日被逮賊門,無數妖魔當前,布衣盡染血痕,昏君佞臣奸宦,誰人膽敢冒犯,且看今日李振亡魂,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