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浙西的錢鏐,李曄起復了因為韓巡桉獲罪被貶刺史的裴樞,之所以是裴樞,是因為他孤芳自賞,為了給裴樞上套子,權木端調任浙江參謀總長,浙東觀察使崔安潛、福建觀察使韋昭度、浙江參謀總長權木端,這三大員的眼裡都不揉沙子,相信裴樞會有所政績。

起復裴樞為嶺南節度使的詔書到達漢中的時候,裴樞一家哭聲大作,據說裴樞連詔書都沒看完就昏了過去,裴貞一找皇帝求情,說能不能酌情調整一下,至少別把叔父送去嶺南。

李曄無動於衷,都不想去嶺南上任,可是總要有人去啊。

這是朕對他的考驗,你就不要哭了。

另外,根據秘書處的建議,李曄還調整了全國各地的人事軍政。

王行瑜被內侍省宦官褚熊毒殺,隨後褚熊將王行瑜家卷全部逮進詔獄折磨,男女三十七人被褚熊折磨至死,王行瑜長子王權樂被褚熊屈打成招,不得不在審訊狀文上簽字畫押。

當夜,王行瑜三族被誅。

褚熊對外宣佈王行瑜謀反,已經奉旨賜死。

事後,褚熊被貶御馬監馬倌,李曄追封王行瑜為武寧侯。

一唱一合,王行瑜三族覆滅。

這傢伙在長安屠城,還殺了昏君的姐姐,昏君怎麼可能容他活命。

入不入朝是他王行瑜的自由,殺不殺王行瑜是李曄的自由。

如果入朝就能免罪,那秦宗權入朝是不是也得優待?

王行瑜被殺後,兩萬靜難軍調往鳳翔戍邊,轉為屯田軍,京兆府司軍參軍事郗自照接任潼關防禦使,兵部侍郎齊晉調任河內觀察使,原宣歙觀察使陳聽調任左神策軍行營節度使,原淮南節度副使現武選郎中薛平調任南陽刺史,原來彰義軍節度使張播被起復為尹闕刺史。

李罕之被李曄殺了,那麼李克用也是要安撫的,雖然李曄在殺李罕之的前一個月就下詔准許李克用兼任河北八軍節度使,但是考慮到李存孝已經徹底不打算回太原了,李曄這回還是賞賜了李克用,同時修繕了客死長安的李克讓墳冢,這是李克用的親弟弟,之後又下詔宣佈加封李廷衣之子也就是李克用的外孫李師為晉王,這小子落地才五個月就得了個晉王。

如果李克用想當個忠臣,將來完全可以放心入朝。

……

這回的人事調整,從地方上來看,主官的調整似是沿著一條線展開,從嶺南到福建,從福建到浙東,從浙東到浙西,從浙西到宣歙,從宣歙到淮南,從淮南到鄂嶽,從鄂嶽到荊襄,從江陵到襄陽,從襄陽再到南陽、尹闕、登封、陳許,延續著的是財賦線到軍事線。

包圍著的,正是佔據中原的朱溫。

財賦線上,崔安潛、韋昭度、羅隱、齊晉、陳聽、趙崇、高蟾、權木端等人都是精通政務善於理財的能臣,起步就是部郎級中央高官,還有不少是從政事堂走出來的軍機大臣。

軍事線上,河北方面,河東、昭義、刑洺、義武、義成、天平、泰寧、平盧八鎮直面朱溫,威脅魏博、成德、盧龍、幽州、橫海,江南方面,鄂嶽、荊襄、荊南、江西、湖南、浙東、淮南七鎮環繞宋毫陳許徐泗十五州,鍾傳、楊守亮、趙匡凝、史朝先等大將環伺。

朝廷的戰略部署一目瞭然了,隨著唐梁矛盾激化,朱溫成了第一個倒黴的,北方各鎮預感到了強烈的危機,宣武、魏博、成德、義武、橫海、盧龍、淄青的使者往來不絕於道。

聯合和拒絕,成為這個冬天的主題。

不過也並非人人都是冥頑不靈的戰爭罪犯,中原各鎮看起來是一丘之貉,其實他們各自的矛盾很多,比如朱溫和李匡威較為死硬,而王師範和劉仁恭比較乖巧,王詩範更是屢次請求舉族入朝,遷父祖墳冢骸骨到長安,幽州劉仁恭有離心傾向,奈何李匡威還沒死。

至於魏博和成德,自從張全義被滅後,朝貢豐厚了許多。

魏博和成德都與李克用不和,李匡威則與朱溫穿連襠褲,劉仁恭隨時準備背叛李匡威,淄青三鎮當中,王師範、朱瑾、朱瑄都跟朱溫不對付,朱瑄又跟李克用穿了連襠褲。

總的來看,有大大小小的矛盾供朝廷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