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小人當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平登封元年七月十四,中元鬼節。
王宗暗屯兵孟津渡,魏弘夫和謝從本駐師柏崖倉。
左路軍當面是被王宗暗打得抱頭鼠竄的李罕之,遵照李曄本人的意願,王宗暗和魏弘夫等左路軍大將目前正在各個渡口徵集船隻,然後順黃河東進,直搗李罕之老巢。
打進河內府,活捉李罕之!
洛陽方面,楊成和鄭孝遠攻佔慈間集,此地距離洛陽已經不足六十里。在中路軍當面,是被李鄭二人打得一路狼狽敗退的護國軍大將嚴敬武,官軍八萬,嚴敬武部三萬。
與此同時,李知道率本部離開慈間,準備配合李採雅會攻龍門山,配合李克良和高傑監視郾師,按照朝廷部署,李知道、李採雅、李克良、高傑要儘快搶佔滎陽,不然等到汴將張存敬出師虎牢關,朝廷再想佔領滎陽就不容易了。
回到洛陽之後,嚴敬武給張全義說明了軍情。
嚴敬武打聽得很清楚,楊成部下現在只有本部成都十五師、廣元四十二師、梓潼八十八師、龍劍九十二師,以及鄭孝遠部一萬五朔方軍、三萬陝虢軍,以及其他各部少許人馬,王宗暗、魏弘夫、謝從本、李存孝、李知道、李克良、李採雅、李文博、高傑等部均已離開中路軍。
楊成統率的中軍號稱八萬,實際上可能不到五萬,而且這幾個月從潼關打到弘農,從弘農打到虢州,從虢州打到陝郡,又從陝縣一路推進到峽石、澠池、新安、慈間集。
勞師遠征,遠道而來,立足未穩。
嚴敬武部雖然只有三萬人,但大都是黃巢殘部,而且有主場優勢,駐紮在洛陽周圍的劉忠、劉重禧、安永福、徐宗第、魯通等部也隨時可以抵達,嚴敬武覺得可以拼一把。
“大帥,如果集結主力和官軍野戰,即使不能擊退楊成,也可以挫其銳氣,不然等楊成站穩腳跟,再想打就難了,那時官軍四面合圍洛陽,我軍就沒有翻身機會了。”
作為黃巢的大將,嚴敬武很有自信。
聽到嚴敬武這些話,滄桑的張全義果然精神為之一振,對嚴敬武說道:“嚴都頭不愧是陛下遴選的禁軍大將,這個提議我認為甚是可行,那你就先回營準備,等待本帥號令。”
黃巢死了那麼多年了,張全義還是一口一個陛下,對於嚴敬武這些黃巢舊部,儼然還是大齊吏部尚書的派頭。
張全義還對嚴敬武說:“三天之內,本帥必定親率八千牙兵出城與嚴都頭並肩作戰,如果咱們能擊敗楊成,朱溫就會派兵來幫我們了。”
張全義重新振作,嚴敬武很高興,躊躇滿志回軍營準備去了,結果張全義的命令他足足等了五天,而且先後等到的是三道不一樣的命令。
回到軍營的當夜,嚴敬就收到了節帥府的命令,各部積極整頓,準備出城野戰,這是張全義的第一道命令,嚴敬武等大將剛完成動員,張全義的第二道命令就來了。
第二令取消了第一令,命令各部據城固守,嚴禁出城跟官軍野戰。
在張全義送走嚴敬武之後,他的確召集了文武百官開會,準備部署反擊作戰事宜,不過他起身更衣的時候,幕府判官鄭徽跟了出去,對他說道:“大帥真打算出城跟楊成野戰?”
張全義道:“這個當然了,我已經和嚴將軍說好了。”
鄭徽跺腳道:“大帥湖塗啊!”
激烈的反應不禁讓張全義愕然,連忙追問為何。
鄭徽道:“之前下官奉大帥命前往新安督戰,跟楊成是交過手的啊。”
往自己臉上貼金,和他交手的是靖王世子李知道。
“楊成部下都是蜀中老卒,川人自古善戰,打仗從來不怕死,主帥不臨陣脫逃,哪怕傷亡超過五成,川軍都不會潰散,陳敬瑄的大將山行章,大帥聽說罷?當時他率六萬大軍去討伐王建,在新都被王建設伏殲滅了近三萬人,山行章不肯逃走,結果殘部川軍也不走。”
“還有王建,當時在梓州被官軍重創,死傷超過五萬,也沒有人投降,還有楊成,當初被王建包圍在彭州,部下死傷超過四成,部下大將戰死大半,全軍上下卻沒有一個人逃軍。”
“川人兇悍團結,不好惹啊!”
“況且楊成本人擅於用兵,如果他是個庸夫,皇帝怎麼會用他呢?”
“嚴敬武報告是四萬,但是下官估計楊成起碼還有六萬兵馬,為了誘使我軍輕敵出戰,楊成故意作出四萬人的架勢罷了,如果大帥貿然出戰,難保不會中了楊成的圈套。”
“官軍人多勢眾,多騎兵,還有雷管利器,朔方軍大多是剽悍胡人,出城野戰哪裡比得上倚據堅城固守?再說了,大帥,這一戰是嚴敬武擔任統帥,如果嚴敬武敗了,洛陽四面暴露在官軍兵鋒之下,實在是危險之極啊,如果嚴敬武得勝回城,將士對他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