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生當復來歸(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上林大學視察調研完畢後,李曄返回了大明宮。
望著懸掛在牆上的地圖,李曄負手而立,審視全國局勢,都畿戰事已經全面爆發,河陽節度使張全義和陝虢節度使王拱是下定決心反抗了,但河中王重盈的態度還不明確。
不過在李曄看來, 王重盈不可能坐視不管。
畢竟王拱是他兒子,張全義曾經也在他危難之際雪中送炭。
中原方面,朱溫與他交好,這個時空因為李曄的緣故,朝廷親善李克用,王重盈沒有像歷史上因為默許官軍借道河中而交惡李克用,也就是說, 不管王重盈現在對河東是什麼心思, 李克用看在他弟弟王重榮的面子上, 多半都會對他保持善意,必要時可能還會施以援手。
朱溫是他的明面盟友,李克用是他的潛在盟友。
如果王重盈起兵解救王拱和張全義,李曄雖然不怕,但得考慮後果,如果擊敗王重盈,王重盈面臨存亡危機,就會向李克用和朱溫求救,繼而梁晉兩大強藩就有可能下場調停。
雖然李曄已經用時溥和朱氏兄弟換取了朱溫的不干涉,但劣跡斑斑的李克用卻很難說,如果操作不當,對張全義一鎮的戰爭就很有可能演變成對河陽河中河東陝虢四鎮的衝突。
思來想去,李曄覺得還是要強硬些。
如果王重盈真的干涉都畿戰事,李曄也不介意幹掉他兒子,至於李克用, 如果他為了王重盈就跟李曄這個女婿翻臉, 李曄也可以不認岳父,會考慮把李廷衣逐回太原或者賜死。
李廷衣已經懷了李曄的種,過些日子李克用也就該知道了。
下午的時候,李曄來到了清思殿,五年時間過去,李廷衣變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正值十七歲的美好年華,元宵之後也離開了淑妃和久居的長安殿,在大明宮有了自己的宮殿。
“如果你父王上表抗辯,你當如何?”
李曄站在五步之外,一字一頓問道,面色冷如寒冰,李廷衣道:“我是皇帝的妻子,是河東節度使的嫡長女,自古家國難兩全,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我會自刎在兩軍陣前。”
李曄看著這個並不那麼熟悉的妻子,目光深沉,沒有答話, 宦官們都離得非常遠,沉默地注視著這位韓國夫人,李廷衣的目光,有著錯綜複雜的痛楚,彷佛隱忍,亦彷佛悽楚。
我彷佛做了一場夢,一切都和五年前一樣。
長安五年,久居深宮,紅塵虛度,卻終究是,分毫未改。
……
徐州方面,時溥的求救口吻一次比一次懇切,王師範和楊行密都發來了說情表章,朝中也有不少大臣為時溥求情,朱瑄和朱謹在奏章中對朝廷的措辭口吻也是一次比一次過分。
三月初九,含元殿外東朝堂。
各鎮進奏使雲集在此,兵部侍郎李巨川主持會議,李巨川在朝堂之上就中原戰事答各鎮進奏使問,其發言引起了軒然大波,各鎮邸吏在東朝堂內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
宣武進奏官李振發表了長篇演講,他不僅以戰勝者的口吻譏諷了武寧軍,同時還提出了制裁戰犯時溥並肢解武寧軍的基本方桉,建議朝廷下詔將天平泰寧武寧三鎮轉交給宣武。
武寧進奏官據理力爭,對眾人說道:“司空忠誠貫日,授律而舉無遺策,訓戎而動有成功,討滅黃巢,先帝論功為第一,勞苦而功高如此,朝廷怎能聽信奸賊朱溫一家之言?”
林英逐條批駁了李振的要求,他認為時溥的官職爵位皆為先帝所授,討伐黃巢的時候更是盡力盡力,武寧軍此前對朝廷更是從未有過不臣之舉,朝廷支援朱溫是在助紂為虐。
與此同時,泰寧軍和天平軍的進奏使也予以聲援。
泰寧進奏使陸本象說道:“諸公明鑑,朱全忠反覆無常,野心勃勃,假天子之命征伐四方,其志在天下,不除終為國患,朝廷應當削除朱全忠一切官職,詔各道兵馬會討之。”
各鎮進奏官本著己鎮的利益,展開了一場辯論大賽。
一會兒是武寧軍喊冤,控訴朝廷助紂為虐,刻薄先朝功臣,氣得李振要退出和會,一會兒是河中河東宣歙三鎮聯手製止朝廷討伐王拱,翰林學士歸暗摔門而出,一會兒是幽雲成德魏博宣武四鎮聯合聲討李克用的罪行,一會兒又是江西浙西兩鎮進奏官出來和稀泥。
儘管武寧進奏官林英在會上佔據上風,但受到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影響,李振又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其他方式,同時又因為朝廷一些派系的激烈鬥爭,朝廷最終還是決定將武寧泰寧天平三鎮移交給朱全忠,命令時溥朱謹朱瑄三人從速入朝,裁定結果一出,滿座譁然。
泰寧天平武寧三鎮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河東進奏使上表抗辯。
朱溫罪該萬死,朝廷怎麼能讓他兼領四鎮節度使?
“朝廷太過分了,河東不同意!”
“出賣武寧換取洛陽,朝廷太卑鄙了,我們也不同意!”
“奸臣當道啊,李巨川真是個畜牲!”
武寧進奏使林英在會上據理力爭,但是卻沒幾個人理他,翰林學士歸暗、執政事筆趙崇、中書舍人鄭昌圖、尚書右丞齊晉等大臣先後起身離席,留下林英一個人在東朝堂流淚。
弱鎮無外交,任他舌綻蓮花也沒用。
“長安外交失敗!朝廷要把徐泗淄青轉交給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