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李曄有些猜忌李克用了。

如果李曄對上源驛謀殺桉的推斷成立,那麼李克用也是明白的,他知道朝廷在猜忌他,他知道僖宗想殺他,至於沙苑犯闕事件,李曄相信王重榮的真正目的是討伐田令孜。

畢竟在起兵之前, 王重榮曾多次上表向僖宗伸冤。

但對於李克用,李曄更傾向於他是因為上源驛事件籍此報復僖宗。

眾所周知,沙苑犯闕後,李熅事件爆發。

僖宗認為只有李克用能擊敗朱玫,但李克用卻不願為僖宗所用。

這一回,時任諫議大夫劉崇望繼說服王重榮歸順朝廷後,再次臨危受命, 帶著詔書代表僖宗孤身前往河中規勸李克用,二人私交甚好, 李克用表面上答應了,實際上沒有出兵。

在李熅被擁立為帝的關鍵時刻,李克用居然沒有表態。

他是什麼意思,其實很明顯。

當初你猜忌謀殺我,現在落難的時候想起我了?

李克用雖然沒有明說,但對僖宗的怨恨是很明顯的,否則早就出兵勤王了。

時過境遷,這幾件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僖宗也死了,李曄上位後一直在竭力修復與河東的關係,李克用對李曄表現出來的樣子也完全是個忠臣,但這不代表他對朝廷也這樣。

誠如朱溫所言,朝廷這回對朱溫的態度是非常明顯的猜忌。

如果出兵,很有可能會激起李克用的警惕。

無關他和朱溫的仇恨,單純是出於自保的警惕心理。

如今形勢非常明瞭,如果朱溫被殺, 天下有資格被朝廷猜忌的人並不多, 和楊行密、時溥、李匡威、王鎔、羅弘信等人相比,無疑是李克用的勢力更強,天下藩鎮獨一檔級別。

李曄能想到這些問題,李克用自然也可以。

朝廷今年找藉口滅了朱溫,明年自然也能找藉口滅了他。

他是皇親國戚不假,但朝廷處死的皇親國戚也不是一個兩個,被高崇文以失地罪名斬首的東川節度使李康,被張子良逮捕最終被腰斬的鎮海節度使李琦,都是手握重兵的宗室。

他是深受李曄寵信不假,但被皇帝猜忌殺害的節度使也不是一個兩個。

皇帝不在乎你會不會造反,只在乎你有沒有造反的能力。

毀滅你,與你何干。

所以如果不能找一個人神共憤的理由對朱溫用兵,結果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就像朱溫在奏章中說的,如果他是在討伐河東的時候獲了罪,那李思孝取鄜延,李克用侵雲幽,朱謹逐齊克讓據泰寧,朝廷為何不討?被李克用殺害的段文楚又何其無辜?

如果李曄以這個理由對朱溫用兵,李克用不慌才怪。

朱溫還有一條申訴理由,如果陛下是打算怪罪臣派丁會帶兵援助杜洪,那李克用當初率兵犯闕逼迫僖宗流亡鳳翔的賬又怎麼算?臣當時也不知道陛下您會跑去御駕親征啊。

臣當時也不在武昌啊, 況且是陛下您自己主動跑去夜襲丁會的,也不是丁會主動率兵與陛下逆戰,這能怪到臣頭上?如果陛下實在氣不過要算賬,臣把丁會交給陛下處置就好了。

陛下,您好好想想,臣得罪過您嗎?

朝廷要錢,臣年年上供。

朝廷命臣保護漕運,臣盡心治河修渠。朝廷命臣討伐秦宗權,臣豁出命去幹,克服一切困難滅了秦宗權,從頭到尾,臣有沒有問朝廷要過一文錢?有沒有問朝廷要過一個兵?

現在朝廷腰板硬了,打算卸磨殺驢了是吧?

自從歸順先帝,臣一直恪守臣節,先帝讓我打仗,刀山火海臣不曾退卻,這些年可謂是起早貪黑不嫌苦,忙裡忙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朝廷成就中興之勢後,卻漸漸對我施暴。

四方藩鎮不知道我的處境,個個見我哈哈大笑。

靜下心來細細想,臣只能黯然傷心落淚。

當年在長安,先帝發誓保臣榮華富貴性命無憂,沒想到才過了幾年就變天了。

回想跟先帝在一起的時候是多麼快樂,先帝談笑之間是那麼的溫柔可親,先帝對臣的海誓山盟臣還記得,哪料現在朝廷卻要與臣反目成仇,既然朝廷不念舊情,那就分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