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厚本名常厚,原為秦宗權部將,秦宗權在邊孝被四鎮聯軍擊敗後,蔡州人心浮動,汝南慘敗後,蔡州驚恐,時人預感秦宗權將亡,趙德諲、常厚、符道昭等人遂先後潛逃,常厚率蔡騎入川,經楊守忠介紹,成為楊復恭養子,改名楊守厚,獲綿州刺史。

能被楊復恭看上,楊守厚自然是有些本事的,楊復恭被殺後,楊守厚立即上表請入朝,李曄也同意了,並遣內官王仲先與翰林徐琦等人去綿州迎接,但他就是拖著不走。

一是怕自己到了長安會受到嚴厲約制,二是怕朝廷翻臉問罪。

李曄耐心耗盡後,下詔強徵楊守厚入朝,詔命楊守亮幕府掌書記李巨川前往巴西接替楊守厚為綿州刺史,宰相柳璨府中郎君羅隱為綿州司馬,自此山南勢力正式介入綿州。

山高皇帝遠,楊守厚有的是藉口推諉朝廷旨意,但對於近在臥榻之側的山南,楊守厚就得掂量再三了,誰都知道楊守亮視李巨川為生命之重,也知道張威跟楊守亮是一夥的。

當李巨川與羅隱到巴西后,楊守厚果然乖乖就範。

李曄雖然想從中央派遣流官直接掌控綿州,但現實情況卻不允許。

李巨川率兵到達後,楊守厚無奈之下只得收拾東西準備去長安,但後院子弟卻不幹了,楊守厚要是走了,就沒人保證他們的榮華富貴和生命安全,朝廷不會,李巨川也不會。

即使朝廷會,但李巨川也不會容許他們像以前那樣風光。

隨著人事變動,五院子弟人心思亂,後院衙使吳自在這才率五百挽強士發動兵變,烹殺中使王仲與朝廷決裂,截斷楊守厚退路迫之留任,但吳自在卻沒敢動李巨川和羅隱。

殺宦官的確會激怒朝廷,但朝廷會不會因此勞師遠征綿州還很難說,但要是殺了李巨川,楊守亮憤怒之下一定與張威出兵入川,想要保住綿州,首先不能交惡山南方面。

對於這一點,吳自在非常清楚。

吳自在殺王仲先後,率挽強士眾請楊守厚留任,楊守厚不從被囚,挽強士即擁楊守厚長子楊子初為綿州刺史,隨著官軍攻入劍州,王建兵臨涪城,綿州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

吳自在決定親自去涪城迎戰王建,畢竟涪城相對梓潼離巴西要近得多,他吳自在一走,巴西就無人主持大局了,為免蔡兵擁楊守厚復位,吳自在殺了楊守厚全家老小五十七口。

吳自在當著綿州高層文武幹了弒主的事,眾人哪裡還敢走漏訊息,對外只道大帥有疾,委命吳衙使主持大局,蔡將雖然大多都持懷疑態度,但也不敢去找吳自在求證。

這二十二蔡將雖是跟隨楊守厚多年的元老,但因為受到楊守厚忌憚猜忌,無論是地位還是受寵都遠遠不如吳自在等人,畢竟楊守厚組建挽強士的原始動機就是防蔡將作亂。

這五百挽強士雖然是親兵,但隨時能都成為軍頭,其實不少都是兵馬使。

二十二蔡將雖兇悍,但部下兵力相總卻不過一千四百餘人,主心骨徐重質雖然手握魏城五千餘精兵,但已經被吳自在假命召回巴西擒下,不過這對蔡系來說卻是好訊息。

鮮躍秦等人本就想去魏城給徐重質報信,請他回軍巴西問罪,但因為吳自在對蔡州將士監視嚴密,鮮躍秦等人並不敢輕舉妄動,可誰又能想到吳自在會主動召回徐重質?

得知徐重質被吳自在秘密召回巴西並被解除兵權關押的訊息,鮮躍秦果斷召集其餘可靠蔡將商議大事,秘密會議後結束後,二十一蔡將對向部下將士說出楊守厚之死真相。

聽聞真相,蔡兵群情譁然!

隨後各將迅速集結部下,鮮躍秦則親自帶兵去解救被吳自在軟禁的楊回,楊守厚全家五十七口的確被吳自在殺光了,但長子楊回卻保住了性命,只是被吳自在軟禁著。

幕僚王經曾建議斬草除根,吳自在拒絕了,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

蔡州將士正在秘密行動,吳自在也搞完了鮮躍秦的女人,雖說強行拿下了姜氏,吳自在心裡卻有些發怵,倒不是怕鮮躍秦知道這事,而是擔心請降王建的事還沒有著落。

吳自在知道,以他的罪行,降朝只有死路一條,絕無僥倖。

長安天子連先帝信臣李茂貞都敢千刀萬剮處死,還有什麼人不敢殺?

李茂貞的確無詔伐山南了,但罪不至此。

先例在前,吳自在哪裡還敢投降朝廷,只能退而其次倒向王建,傳聞王建寬宏大量,禮賢下士,用人不拘一格,不念過往,只要有本事,連和尚道士都能得到任用。

可傳聞終歸是傳聞,吳自在也沒有跟王建接觸過,要是王建知道楊守厚之死的真相,又知道他獻上的見面禮是楊守厚心腹愛將徐重質,吳自在不確定王建會怎麼對待他。

休息片刻,吳自在推開姜氏,起身穿衣離開鮮躍秦家。

回到軍營,吳自在對王經使了個眼色,二人便一前一後去了偏房,剛把門關上,吳自在就迫不及待的問道:“王長史,如果王建因楊守厚之死責罰於我,該當如何是好?”

王經一直保持著樂觀,勸慰吳自在道:“王建卑微,屠豬偷牛之流,雖然竊居成都,但尚未被朝廷任命為西川節度使,現在他又盯上了東川,早晚會跟朝廷打起來,為了爭取人心,他最多不過稍稍責備將軍兩句,不會太過為難將軍,且歷代蜀主都寬宏大量,王建也非斤斤計較之人,眼下將軍應以安撫官紳收攏人心為要,即便將士有變,也好從速解決。”

“不過那些蔡州將士終究是禍害,將軍須設法將其盡誅。”

“等王建答覆到了再說,他們只有一千多人,還能翻出什麼風浪?”

與幕僚談論了一會兒,吳自在忐忑的心終於安定了些。

天亮後,吳自在重新出現在刺史府,與眾人商議對策,神色始終如常,直到徐重質推開後門走進來,吳自在的臉上才露出愕然的神情,不單是他,其他官員也很驚訝。

尤其是一些文官,他們大多知道徐重質被抓的緣由。

對於這些處於綿州權力階層邊緣的人來說,投降官軍是值得期許的,畢竟鳳翔幕府眾人的待遇大家都有所耳聞,比如符道昭,現是先鋒官,比如劉五尋,現是一州刺史。

正因如此,眾人才對突然出現的徐重質充滿疑懼,他不是被關起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