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倒是不錯,在懿宗八子中最賢,僖宗將崩時,宰相韋昭度與杜讓能等人以長賢為由欲立李保為帝,唯獨楊復恭力主立李曄,不然現在的皇帝應該是李保。

歷史上昭宗討伐李茂貞失敗後,李茂貞等策劃廢黜昭宗,另立親王為帝,不出意外,皇位最終會落到李保頭上,但李保卻秘密逃出京師前往河東報信。

李克用聞訊大怒,當時統率大軍千里馳援長安勤王,李克用到達長安後,把王行瑜抓住砍了腦袋,又請求昭宗下詔討伐鳳翔,臣李克用幫陛下滅了李茂貞!

李茂貞嚇得半死,趕緊殺了假子向昭宗謝罪。

在李茂貞已殺子謝罪的情況下,昭宗考慮到在地理上與李克用遠與李茂貞近,所以想保住李茂貞使其對自己感恩,於是下令讓李克用回去。

李克用無奈北返,走的時候還嘆氣說:“不殺李茂貞,京師永無寧日!”

透過這個例子,再加上朝臣和李曄自己對他的認識,李保的確有很強的能力,讓他督師鳳翔是最為合適的,但還有一個麻煩大家都不敢說出來。

新帝登基不到一年,威望不足,如果吉王平定了李茂貞,那他的威望就要如日中天了,臣子的威望超過皇帝的例子很多,本朝郭子儀就是。

弟弟的威望蓋過哥哥的先例在本朝歷史上也有,太宗皇帝就是幹掉哥哥上位的,而且現在這個皇帝很強勢,要是兄弟二人不和,那就有的麻煩事了。

況且,根據臣等的觀察,吉王的長處也不在臨戰指揮上罷?

可除了吉王,就只剩下一個整日與坊間無賴為伍的睦王,以及十幾位公主。

李曄在思考,十數位重臣也在思考,含元殿裡安靜的可怕,每個人的腦子都在飛速轉動,置身在這樣的場景,李曄只能聽到殿外呼嘯的北風。

李曄的目光從宰相身上掃到宦官身上,又望向站在遠處的吉王李保,吉王凝神靜氣,微閉雙目,雖然他儘量避免李曄的目光,李曄依然從他的神情中看出了期待。

你雖有報國之心,但朕現在不能用你。

暗自否決了吉王,李曄又把目光投向五位宰相,都是默然不語,他們身在事中,不方便開口,李曄又看向杜讓能,剛剛還很精神的老頭現在卻是昏昏欲睡。

劉崇望知道自己不能離京,也低頭裝聾作啞,崔胤和張浚也不打算推舉人選,皇帝既然讓大家討論人選,那肩負重任的杜相和劉相肯定不能離京。

毛遂自薦又恐皇帝猜忌用心,舉吉王會得罪皇帝,同樣也就會得罪吉王,柳璨這小人剛剛得勢就囂張的厲害,讓他督師前線的話,萬一他攜大勝銳氣回朝……

五個宰相各有打算,都不表態,即使李曄出聲詢問,也只是齊齊拱手道:“陛下九五至尊,如此軍國大事理應陛下乾綱獨斷,臣等不敢妄言!”

李曄心中一嘆,難不成朕要御駕親征麼……

御駕親征好處很多,高舉法統大旗,可以激勵士氣,極大振奮民心,可要是皇帝戰死沙場或是被藩鎮大帥俘獲,那就貽笑大方了,會被後人嘲諷為明堡宗。

臣子打了敗仗臣子背鍋,皇帝親征打了敗仗又該誰來背鍋?

也找個王振這樣的太監帶上嗎?

即使御駕親征,朝臣肯定也會集體反對,千金之軀坐明堂,不能親赴險境!

要不效仿歷代先帝,讓合適的宦官督師前線?

眼見氣氛尷尬的厲害,皇帝面子過不去,本著為君分憂的柳璨站了起來,拱手沉聲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君臣正在商議大事,你有什麼其他事也該放在後頭說啊,有人朝柳璨遞去不滿的眼神,但馬上也有人反應過來,柳璨這是要把話題引開,緩解一下氛圍。

關於坐鎮前線的人選,置身事內的宰相們和吉王都不好說話,韓全約等宦官也知道現在的皇帝不喜歡宦官掌兵,故而很知趣的沒有建議。

眾人以為柳璨起身是想把跳過這事把話題轉到下一件事,就連李曄也以為柳璨會以容後再議的理由把這尷尬的局面化解,於是點頭準了柳璨。

柳璨獲准之後,朝李曄躬身作揖,禮完畢後沉聲道:“陛下,臣想說的是山南,山南西道毗鄰隴蜀,為京畿藩籬重鎮,但陛下即位以來還沒有駕臨過山南,楊侍郎入朝時曾對陛下與臣等說,山南軍民望西都淚流,甚是思念天子啊。”

完了朝李曄作揖坐下,之後就不再說話。

高,著實高。

柳璨這是暗示李曄御駕南行,親自去山南西道坐鎮啊。

劉崇望當即道:“陛下,臣以為柳璨言之有理,陛下登基以來還不曾視察關內京畿軍民,所以臣以為陛下應當駕臨興元,振奮山南軍心民心!”

李曄笑問道:“這跟御駕親征有甚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