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禮崩樂壞流行以下克上、殺帥逐官的時代,屬下驅逐殺死節度使暴力奪權的例子並不少,但楊守亮並不屬於這一類,乃是朝廷拜授,名正言順。

隨意處死朝廷命官,無論是道義上還是法理上都說不過去,而且他楊守亮也不是好殺濫殺的人,如無必要,勿要奪人性命,這是楊守亮的一貫原則。

可不殺人,就鎮不住場子。

他楊守亮尚未跟李茂貞開打,手下的判官就開始勸降了,這還了得?

要是跟朝廷談崩了,真跟李茂貞幹起來,他周雲汀肯定第一個投降,要是開了這個先河,一旦形勢不對,山南上下就是人人言降的情況。

考慮到這一點,楊守亮才設計了假殺周雲汀這出戏,讓劊子手行刑的時候在周雲汀脖子上反覆磨,只要周雲汀開口求饒,就立馬放了他。

這樣一來,既鎮住了場子,也能保住不妄殺的名聲,可哪裡知道周雲汀如此強項,不但不求饒,反而催促劊子手快些動手,不但楊守亮呆住,堂下群官也愣住了。

到底殺不殺周雲汀?

堂下二十幾雙眼睛看著,不管殺不殺,名聲都沒了,想到這裡,楊守亮牙一咬,決定先殺了再說,周雲汀啊周雲汀,本帥只能對不住你了!

“大帥且慢!”

楊守亮剛要張口讓監斬官出去行刑,面前突然站出一人,定睛一視,正是劉志安。

劉志安拱手道:“大帥,請聽劉志安一言!”

楊守亮怒道:“若是為周雲汀這目無尊上的匹夫求情,那就不要說了,本帥心意已決!”

劉志安對道:“志安非為周雲汀求情,乃為大帥求德!”

“何謂求德?”

“周判官性急如火,一向心直口快,在座各位都知道,周判官本意,乃為大帥著想,為山南百姓著想,非是存心頂撞大人。”

“我等私下常聽周判官說起,他平素極是敬佩大人,說大人為山南大帥是山南之幸,今日必然是關心大人則切,這才口無遮攔冒犯了大人,並非存心頂撞。”

“若不是關心大人,周判官大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冒性命之危說這些話,然而話又說回來,周判官目無大帥,口出狂言行以下犯上之舉,理應處死,但還請大人念在周判官為國效力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法外開恩饒了他這一回。”

“如此,山南上下必然感激大人仁義,傳唱大人禮賢下士的高風亮節,大人素來強調以仁治鎮,美名就是京城顯貴也知道,大人若能寬免周判官死罪,山南文武必然上行下效!”

劉志安左一個仁德禮義,右一個高風亮節,誇得楊守亮心中十分舒坦。

當初劉志安得罪了宰相韋昭度,被髮配到山南一個窮縣裡做參軍,楊守亮到任山南節度使後為了爭取人心,把劉志安這些貶官都找了回來,對山南文武也故示寬厚。

況且劉治安和劉崇望有舊,將來自己要入朝,還得讓他從中談判。

退一步來說,即使入朝不行,實在要跟李茂貞等人交手,如果打敗了鳳翔等軍,也好讓劉志安傳書劉崇望從中斡旋,讓朝廷像當初赦免李克用一樣降旨承認自己為鳳翔節度使,如果沒打過,也能讓他從中幫忙,讓朝廷保下自己的性命。

多方緣故之下,楊守亮對山南的文武官員都格外客氣。

見楊守亮沉默不語,劉志安又發動其他官員為周雲汀說情,楊守亮等到臺階下,立即順水推舟道:“這個周雲汀,真是個義士啊,叫本帥如何捨得殺他!”

在法場被吊得半昏不死的周雲汀看到監斬官又走了出來,又是不耐煩催促動手,不料監斬官驅散圍觀人士,拱手彎腰朝周雲汀道:“幸得劉大人和諸位大人為判官說情,大帥寬宏大量,已經免了判官的死罪,大人請隨在下進去罷。”

說完又直起身來朝行刑武士喝道:“還杵著作甚?快給大人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