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楊守亮入朝(第2/2頁)
章節報錯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人生最苦是離別。”
楊守亮很是感慨,拍了拍張威肩膀,安慰道:“今當臨別,不必傷心,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君三萬場,不用訴離殤,若爾等能為朝廷保住山南西道十七州,本帥死而無憾,魂歸九幽亦含笑泉下矣。”
陳徹再也忍不住,坐在地上哭了出來,張威也哽咽不能言。
山南軍政要員看到這兩個兇殘大漢在楊守亮面前哭成這樣,亦是各自心有慼慼,在劉志安等山南高官的輪番勸說下,陳徹才止住了痛哭。
楊守亮起身走到周雲汀面前,竟是朝周雲汀深深一拜:“之前多有得罪,盼君心中勿怪,君為朝廷忠貞,當竭力與威同心護守山南,江湖路遠,就此別過。”
周雲汀嚇得不輕,亦被楊守亮此舉深深感動,連忙回拜道:“下官口無遮攔,幾度頂撞大帥,大帥不以為仇,反倒如此厚待下官,下官……”
說著說著,竟是哽咽哭泣起來,再也說不下去,一撲通跪在了地上,楊守亮將其扶起,隨後與兒子楊守平離開節帥府,連夜收拾東西準備走人。
在周雲汀、陳徹、劉志安等人的極力支援下,再加上張威深受楊守亮信任,山南文武推舉張威為山南西道節度留後,主持山南西道大局。
張威上臺當天,立即派人向朝廷進奏章,把自己對山南西道的人事安排通知皇帝。
是通知,而不是請示。
四鎮之亂後,朝廷威望一落千丈,不服王令的方鎮大帥死後,往往由子侄或部將自立為留後,根本不聽長安號令,若是皇帝不下旨承認,立刻舉兵作亂。
淮西三吳就是例子,王廷湊也是好例子。
儘管德宗皇帝為防止節度使突然死亡造成時局動盪,著手在各鎮部署行軍司馬為儲備節度使,但還是有節度使死後,手下將領或子侄女婿殺死行軍司馬自立。
及至文德,唐統國勢江河日下,但仍然是人心所向,屢有李克用和朱全忠這種兼具忠臣和反賊雙重屬性的人力挽狂瀾,才使局勢不至於崩潰。
山南西道能夠實現完全不流血的和平交接權力,當真是罕見了。
第二天一早,天色還是灰濛濛的,楊守亮一家人終於要出發去長安了。
楊守亮出了府門,卻看到了令他險些哭出來的一幕,百姓自發站在街道兩邊,也不說話,就那麼站在那默默看著他,部下將校和牙兵也立在府門前,亦是一臉不捨。
牙兵央求他不要離開興元,街道兩邊的百姓也哭的哭喊的喊,場景很是感人。
山南文武和興元本地的名門望族也自發來到城門口送楊守亮,周雲汀作為代表向楊守亮敬酒送行,並唸了一首太白詩聊表離別之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守亮會心一笑,卻不忍再看這場景,狠心轉身登車,上得馬車,掩面泣涕百餘行,幾百牙兵攆上前去追車,張威、周雲汀等人又拉又勸才止住。
朝廷對楊守亮的入朝顯示出了極大誠意和禮遇,皇帝特遣御史中丞崔昭緯、戶部侍郎鄭絮、翰林學士陸伯言、京兆尹王溥等人率領隨從前往藍田迎接。
八月初五,楊守亮抵達長安,皇帝又遣吉王李保、宰相劉崇望等人出城十里迎接,並大擺儀仗排場,南北二司禁軍列陣通化門,京城百姓也在路邊圍觀。
當晚,李曄在延英殿宴請群臣,拉著楊守亮的手入殿,君臣二人相談甚歡,對於楊守亮想把兒子楊子平送入國子監讀書的請求,李曄痛快答應。
李曄賜給楊守亮的府邸在光大坊,宴會結束後,李曄命劉間率五百金吾衛護送楊守亮前往新宅安家,沿途楊守亮看見了許多宅邸,但都漆黑一片,無人居住。
京城寸土寸金,怎麼會有這麼空宅,楊守亮心中奇怪,便詢問劉間,劉間笑著說道:“大人說這些宅邸啊?這都是陛下為各地方鎮大帥準備的,將來都要住人的。”
楊守亮疑問道:“都是哪些地方的大帥?”
劉間邊指邊說道:“這座是給鳳翔李茂貞的,這座是為夏州李思恭準備的,前面左邊三座分別是給義武王處存、魏博樂彥楨、成德軍王鎔準備的,那裡是給鎮國軍韓建、靜難軍王行瑜、華州韓建等人準備的,太多了,末將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楊守亮心中一驚,面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劉間急忙又說道:“大人不要亂想,陛下要重用大人,所以大人的宅子不跟他們在一起,還得往前走很遠,在劉相公宅邸旁邊。”
聽到這麼一說,楊守亮心裡才安定下來。
劉間又自顧自道:“”陛下還在安順坊宅給陳敬瑄和王建各自安排了一處宅子,不過我看陳敬瑄和王建無福消受了,末將說的這些話,還請大人不要說與第三人知道。”
“本公知曉。”
住進大宅子,並無眼線監視,出入也自由,楊守亮一家人終於徹底放下了心。
八月十一,李曄詔命張威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內侍省宦官張泰為山南監軍使,同時下詔催促李忠國和武成策儘早率軍起行,早些到興元鎮守。
八月十三,李曄在延英殿詔對楊守亮,隨後委之為吏部侍郎,賜封漢南侯。
訊息傳出,長安輿論一片譁然,各鎮進奏院使亦是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