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楊復恭伏誅(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成策殺楊守尋響應,吳長真也跟著跪地接旨,如此事情就順利了。
李忠國振臂一呼,萬餘天威軍頓時響起了一片的怒吼聲:“殺賊!殺賊!殺賊!”
南軍諸衛見自家將軍跪了,又聽見天威軍如此聲勢,頓時也跟著振刀響應,數萬將士發出的怒吼聲直衝雲霄,神策軍兩股戰戰,楊守虎面如土色。
在這個流行以下克上的時代,底層士兵也不是傻子,關鍵時刻該跟誰,心裡都清楚。
在楊復恭當權的這一兩年,京師腐敗橫行,對除神策軍以外的非嫡系兵馬大搞區別對待,南衙諸衛連軍餉都領不足,要不是宰相們管著戶部,勉強能扣出些錢來,非得餓死不可。
現在讓他們為了於己毫無恩惠的楊復恭去跟皇帝對著幹,這不是放屁嗎?
隨著劉間等南軍將領率部奉旨響應,神策軍士氣徹底崩潰。
楊守明見此情景,心中思襯道:“天威軍本就不好相與,如今南軍也跟著響應,看這情形,這場仗必敗無疑,等會兒再打起來,就不好脫身了,眼下保命要緊,還是一走了之來得自在!”
如是一想,楊守明悄然翻身下馬,衝入茫茫黑夜,沒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
見上頭將軍都跑了,神策軍不少小頭目也起了心思,趁黑趕緊摸了上去,一刻鐘不到,神策軍居然逃走了一千多名士兵,只要有的選,不必跟天威軍拼個你死我活,這種找死又找罵的事,誰愛他媽幹誰幹去!
李忠國死也沒想到轉機會來得這麼快,當下正了正衣冠,開啟密詔快速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中書門下,致理興化,必在推誠,忘已濟人,不吝改過,朕奉大行皇帝遺命入奉宗佻,嗣守丕構,君臨萬方,為天地萬物之主也。”
“不念率德,誠莫追於既往,永言思咎,實乃期有復於將來,昭昭昏暗,以示道州軍民。”
“惟我太祖,邁德庇人,拯生靈於塗炭,惟我太宗,文治武功開天,重熙積慶,宗廟至今,及朕視朝,禮崩樂壞,外有諸道攻殺,四海沸騰,內有家奴楊復恭乘釁,肆逆滔天,敢行凌逼辱主悖逆無倫之事,賞罰政明不由朕主,哀樂喜怒不得朕意。”
“楊氏復恭者,本忠貞啟聖定國功臣,今禁中妄殺宮人,外朝動輒斥臣,爪牙黨羽充斥京畿朝野,其罪九廟震驚,上辱歷代祖宗,下負各道庶黎軍民,何以至此!”
“帝者主也,數有九,五居中央,在其之巔,號令萬方,惟朕獨尊,惟朕至高。楊復恭欺君罔上,操縱朝野,對朕不恭,迫害百官,罪行天人共憤,神鬼憎恨。”
“即詔李忠國領天威軍、劉崇望領南衙軍,並行拿賊捉生,敢有對抗,皆以同黨論處。”
“其楊守亮、楊守貞、楊守虎、楊守定、孫化朝、楊守明、王武俊、李正及分管將士等人,如能棄暗投明,一切並與洗滌,各覆軍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明旨宣諭。”
“幕府佐官張浩、陳同人等,雖與賊復恭連坐,然路遠未必同謀,人集未必同心,朕方推以至誠,務欲宏貸,如能效順,亦與寬恕。”
“楊復恭所言所行,獲罪祖宗,朕不敢赦,亦不能忍,必以殺之,敢有助之為伸冤者,一併夷滅三族處置,受楊復恭脅從文武官吏百姓,遭迫兇威,苟能自新,予以寬恕。”
“天明之前,如能去逆效順,及散歸本軍者,並從赦例原免,一切不問,應先有痕累禁錮,及反逆緣坐,承前恩赦所不該者,並宜洗雪。”
“百密必有一疏,朕所言未盡者,委中書門下司類例件奏朕,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以其罪罪之,亡命坊市,挾藏軍器,一日不首,復罪如初。”
“詔之如此,佈告遐邇,使忠國以聞知諸軍,見之如朕親臨,欽此。”
李忠國每念一段,楊守虎等人的臉色就難看一分,等詔書宣讀完畢,楊守定與楊守明相視一眼,齊齊放下兵器,一撲通跪在地上,叩首表示歸順。
雙方打到現在,父親都沒有露面,很有可能已經被殺害了。
外宅郎君垮臺在即,不如趁機投效天子,反正詔中說了:“如能棄暗投明,一切並與洗滌,各覆軍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
楊守定和楊守明一跪,二人本部五千餘將士也紛紛跪地。
楊守虎等人帶進城的兵馬有二萬八,與天威軍火拼一場後,還剩兩萬左右,楊守定和楊守明一降,兵馬就只剩一萬五,一萬多神策軍士兵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天威軍至少還有一萬,算是增援而來的南軍,總數肯定不低於兩萬,光是天威軍就夠咱們喝一壺了,如今又來了南軍,這還怎麼打?
楊守虎雙眼驟然大張,持矛呼喝道:“此乃矯詔也,諸軍將士隨我殺出長安!”
一聲呼喝,響應者居然只有千餘人,大多數士兵都是無動於衷,楊守虎又驚又怒,調頭率千餘人朝城門逃去,孫化朝、楊守禮等將領猶豫一陣,選擇跟了上去。
“冥頑不靈!”
劉間翻身上馬,揮手喝道:“全軍衝殺楊守虎,斬楊守虎首級者,賞百金!”
南軍與天威軍鋪天蓋地追殺上去,當看到劉間與李忠國帶著火海一般的大軍追來時,楊守禮等人淡定不再,整個人已然在馬背上哆嗦起來。
最終有八千神策軍士兵隨楊守虎等人撤離,由於長安城門寬度有限,這麼多人一時半會兒難以出城,於是楊守虎命楊守禮等人自行突圍。
楊守禮率三千人奔西城,準備從朝天門衝出長安,可黃元彰很快就追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