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來造出的車,若是在鳳窩堡這一畝三分地受到鄉親們的歡迎,基本銷量就沒有問題。

威來虞現在就要經受鳳窩堡人的檢閱了。

鳳窩堡工業區現在有兩千戶人家,只要能有二百輛的銷量,那麼這款車基本就成功了。

首先做出反應的依然是黃嶺村。

黃嶺村人在看到江宇開著新車回來,圍上來一頓議論。

在得知這麼大這麼好看的一輛車才八九萬塊錢,每個人都開始扒拉小九九。

八九萬塊錢,一個人一年的分紅錢多一點,好像也不貴。

於是,第二天,黃嶺村的賣車潮就開始了。

買邁新車,舊車自然就要處理。

不管是海豚還是新世紀,能處理的都處理了。

這些年,這樣的故事在黃嶺村已經不知發生了多少次,這方圓百里有很多人都買過黃嶺村的二手車。

黃嶺村的這些二手車啥也沒幹,就是平日瞎溜達,年頭還不多,口非常的新,而且處理的價錢極地。

因此,多年下來,竟然還形成了口碑。

買鳳窩堡村的二手車最合適。

於是,一聽黃嶺村又開始換新車了,呼啦啦跑來了一大幫人,其中還有好幾個二道販子。

華國轎車進入尋常百姓家,也才兩三年的事情,在這個時期做二手車生意的,基本都是膽大包天之流。

這些二道販子來了,談妥價錢嘩啦啦就把黃嶺村要出售的三十多輛車包圓了。

這些車他們買走,轉手一輛車就能掙幾千塊錢。

黃嶺村人把舊車賣了以後,回頭就買了三十八輛虞。

黃嶺村人買了,其他隊的人就不能落後,也是走和黃嶺村相同的流程,處理掉舊車,然後買新車。

嶺東,嶺前,臥龍和前陽四個隊,包括合村的另外三個隊,也是購買了一百三十輛。

這樣單單鳳窩堡村就買了一百八十多輛。

碰頭店村人買的較少,也是買了九十多輛。

杏樹溝村雖然比碰頭店村大,人口多。

但是它們分紅比碰頭店還晚兩年,因此買數量和碰頭店村相當。

這樣整個鳳窩堡村坐地戶就買走了三百六十多輛。

再加上工業區裡大大小小的老闆。

虞在鳳窩堡工業區就賣了五百多輛。

按照這個趨勢,這款車肯定會銷量爆棚。

可惜,沒爆起來,因為!過完年非典來了。

江宇提前買了些板藍根,清熱解毒口服液放在家裡。

雖然他明知上一世非典根本就沒到過他們這裡,但還是把這些藥準備了一些,用不上就扔掉,反正也不花幾個錢。

白鳳對他買這麼多板藍根非常的不理解。

「你買這麼多這玩意兒幹啥?當飯吃啊?」

「清熱解毒的藥,家裡置辦點萬一就用上了,反正藥的保質期都挺長,一時半會兒會兒又不會壞,希望我們永遠也用不上它們。」

非典首例感染者出現於11月16號。

首例報告的非典病人16號,中間間隔整整一個月。

引起衛生部門重視則是新年過後的事情了。

過年倒是沒怎麼耽誤,該玩的玩,該鬧的鬧,該放鞭炮就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