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是汽車,就算轉移走了一些,這裡還有高速輕卡雷鳴,皮卡新世紀,馬上要發售的虞和電動的曙光。

兩輪,三輪電動車轉移到其他鄉鎮,但是四輪電動車還不能轉移。

東河境內的鄉鎮企業確實還沒有,能獨立生產曙光這一級別車的實力。

就只能暫時還留在這裡。

除這些車外,工業區還有威來之光和小翻斗車。

一個面積六十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這麼多型別的車裝配生產,這確實是太擁擠了。

再擴大鳳窩堡工業區不太現實。

鳳窩堡工業區已經擴充一次了,這不是玩兒嗎。

孫明理提到的海邊鄭陽開發區倒是可以考慮考慮了。

塔嶺鎮和青雲鎮是威來這次轉移電動車專案的接手者。

一個接手兩輪電動車,一個接手了三輪電動車。

合作的模式和以前基本是一樣的,依然是代工摸索。

只是從原來的代工零部件,進步到代工裝配整車了。

雖然都是代工,但層次卻不可同日而語。

技術,裝置威來負責,對方要負責的是廠房和人力。

威來這邊的員工不會過去,他們會充實到其他的專案上去。

威來DVD轉移產業鏈,東河企業還真就沒吃下去,最後被

渤海一個電子企業以五千萬轉移走了所有的技術和裝置。

雖然轉移走了摩托車和DVD,但鳳窩堡工業區依然有臃腫的感覺。

以後再上新專案看來是不能留在蜂窩浦工業區了。

八月份,那兩塊人工草皮球場終於達到了安全標準可以啟用了。

為此還專門組織了一個簡單的啟用儀式。

在黃土地上已經摸爬滾打了三個多月的球員們,激動的熱淚盈眶。

終於可以在有草皮的球場上盡情的玩兒了。

這兩塊場地鋪好了,那麼下兩塊場地的鋪設也就開始了。

首屆鳳窩堡足球聯賽三個月下來一共進行了十六輪,這才堪堪進行了一半兒。

也不知道這些奶黃子是怎麼組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