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正版和盜版(第1/2頁)
章節報錯
八九十年代,人們迫切需要填充空虛的精神生活。
尤其改開後,外部的影視作品進入後,人們更是如飢似渴。
在這種潮流下,錄影廳也就遍地開花,出現在大中小城市的街道上。
城市裡有很多的錄影廳,最常見最興旺的就是中間不清場的迴圈場。
1塊錢的門票,你可以從早晨七點半,一直看到下午4半。
這種迴圈場裡的人簡直是摩肩接踵,一個錄影廳一天能賺五六百塊錢。
當時,這些錄影廳所用的裝置是雷射影碟機。
一臺鐳射影碟機上萬元,使用的鐳射碟片體積龐大,一張碟片也要好幾百元。
即便這些裝置如此昂貴,但一年還是能賣出去一百萬臺的可怕數字。
而當時的錄影機也不便宜,通常都是七千塊錢左右,一臺純單放的放相機還能賣到三四千元。
而且一盤錄影帶的價錢也是幾十元,還不容易存放,易受潮,夏天要放到通風乾燥處才能儲存。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種比鐳射影碟機和錄影機從硬體到軟體都便宜的東西出現,必定能風靡世界。
威來就在做這件事情。
現在機器有了,制盤機和燒錄機也有了,估計用不了多久就到了。
待燒錄機到了,把影視內容刻寫到光碟,讓影碟機播放出來就齊活兒。
上一世最早出現的VCD只是播放卡拉OK,並不能播放電影電視劇什麼的。
因為VCD這玩意兒最早是飛利浦和WC制定的卡拉OKCD。
鑑於這個規格是針對卡拉ok用途開發的,並不適用於播放電影那樣的連續活動影象。
因此VCD要播放連續活動影象,就需要加入影片索引功能。
這個功能張衝他們已經研發完成,並且也加以利用。
因此,威來VCD只要投產就可以直接播放電影電視劇。
VCD影碟機還沒投產,張衝就又接到了一個新任務:研究DVD。
張衝的腦袋是一陣接著一陣的迷糊。
這VCD機還沒做成功,這DVD又是什麼鬼?
上一世VCD和DVD的區別是解碼器的不同。
VCD採用的是MPEG1解碼,而DVD採用的是後來升級的MPEG2解碼。
升級版的解碼影片壓縮使用了比第一代MPEG1更高質量的壓縮,因此DVD的影象質量比VCD高得多。
VCD和普通錄影帶的影象質量基本相同,在250線。
而DVD則能達到500線。
這是上一世VCD和DVD的一個顯著區別。
另一個區別是光碟的容量。
VCD光碟只有六七百兆的容量,而DVD則是VCD容量的六七倍。
但是這一世出現了一個問題,張衝科研組研發的被命名為曙光的影象解碼晶片,竟然能整出達到三百五十線影象。
這是一個比DVD影象質量差一點,但比VCD又高很多,基本達到再過幾年出現的EVD的影象標準。
也就是說威來要生產的VCD,竟然一步到位地達到了EVD的水平。
這個就可以考慮一下DVD了。
就算沒有上一世DVD的影象質量,但是可以把標準掌握在自己手裡。
當年華國的VCD眼看就要燃燒到世界上的時候,索尼、飛利浦、先鋒成立的3C專利聯盟。
隨後東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時代華納又成立了六C專利聯盟。